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2000多年前,中希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的重大贡献。语言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感受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
以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命名的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是希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2018年,由亚里士多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成立,为进一步丰富希腊多元文化、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中文已经从最初的‘需要’,变成了现在的‘想要’”
记者走出电梯,希方院长罗兰笑吟吟地迎上来:“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孔子学院采访。”
罗兰身着旗袍款的无袖连衣裙,搭配青花色丝巾,东方味十足。初次交谈,多数人会以为罗兰研习中文多年,其实她学习中文仅有3年时间。她不仅发音标准、口语流利、能说会写,成语更是信手拈来:她用“废寝忘食”解释自己学习进步飞速的原因,用“以身作则”表达作为孔院院长更应该带头学中文的责任感,用“乐不思蜀”表达自己离开中国时的不舍。
2018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亚里士多德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希腊第二所孔子学院。2019年项目正式启动后不久,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合作双方只能远程在线沟通。罗兰想着,若会说中文该多好啊,很多事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
2020年初,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开课。“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学习中文,我的启蒙老师陈森很负责。”说起中文学习,罗兰有很多故事要讲。她感受到,学中文让她和中方老师的关系更加密切,她也用自身经历激励着更多人参与学习。“学习中文已经从最初的‘需要’,变成了现在的‘想要’。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如此热爱这门语言、这一文化。”
来这里工作时间不长的中文老师胡安,回忆起初春时学生邀请他郊游的场景:“我们在海边的山里一起采蘑菇,在海滩上野炊。与学生的课外互动,不仅增进了我和学生的感情,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彼此的文化。”
希腊学生喜欢思考、喜欢提问,在中文课上更是如此。“希腊学生不仅注重学习某一个知识点,还喜欢探寻中国文化的思维逻辑。他们从内心尊重和喜欢中国文化。”胡安说。
“中文本身就是音乐——它有不同的声调,这与同是音乐语言的希腊语有相似之处”
孔院大厅的书架上,陈列着几年来学生们的手工作品,有大红的灯笼、毛笔题诗的纸扇等。同时陈列着的还有几份获奖证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届“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的一等奖奖状。
这份奖状得主是哈杜皮斯·乔治斯。乔治斯是希腊本土音乐人,也是孔院的一名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络上听到中国音乐,旋律令他十分心动。“当时的我还不懂中文,凭喜好保存了所有听过的中文歌曲链接。”乔治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中国音乐、对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我发现,中文本身就是音乐——它有不同的声调,这与同是音乐语言的希腊语有相似之处。”在中方老师和一名古筝演奏家的鼓励下,乔治斯参加了由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主办的音乐文化比赛,将“乍一听与希腊韵文诗韵律接近”的歌曲《橄榄树》改编并用希腊语填词。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后广受欢迎。
疫情期间,很多同学无法参与孔院线下课堂,只能远程交流学习。乔治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孔院的师生们创作了一首主题曲《我的一天》,中方老师陈森为该曲填词。
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穿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院院服,漫步塞萨洛尼基的大街小巷,在标志性建筑前录制音乐录音带。每个人的笑容灿烂地绽放在镜头前,“我们每天都要一起向前”的歌词唱出了大家热爱中文、共克时艰的心声。充满力量的歌声、阳光青春的画面,也赢得了全球孔院师生的认可,最终荣获第二届“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一等奖。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除了日常的语言教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孔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扩大了孔院的知名度,也在当地民众心中撒下了中国文化的种子。
在学校大厅里,一件以秦兵马俑为灵感设计的服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2020年,亚里士多德大学孔院与希腊国际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联手,启动主题为“中国制造”的中国风服装设计大赛。学生们用一年时间,寻找和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中国元素,将其融入服装设计中,并于2021年9月举办了服装展示和表演。
“活动非常成功,不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比赛后都来报名学中文了!”罗兰自豪地介绍,孔院还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化体验互动活动等。“这些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送孩子来学习中文,扩大视野。”罗兰说。
“每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宝贵财富”
去年底,全球首部由中、英、希三语撰写的中文学习入门教材《中文导学》发布。此前,由于小语种教材需求量较小,亚里士多德大学孔院一直都使用中英双语教材。但不管是从文化历史背景,还是从语言学习的便利性来看,如果能有一本希腊语的中文教材,将更好地帮助希腊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快速提高语言水平。
“学习中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做了一辈子跨文化研究,一生都在学习其他语言和文化,但也曾因为学不好中文而大哭。我很骄傲编写了第一部希腊语的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方便。”罗兰笑道,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说,学习中文的过程让她感受到了两种古老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尤其是中文里一些充满智慧的表述和深邃的思想,让她对希中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叶夫多基娅是土生土长的塞萨洛尼基人,是亚里士多德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在孔院,她接触到了很多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外形美丽、构造复杂。从紫禁城的彩色釉面砖到苏州的桥梁,中国建筑的丰富性让我着迷。”叶夫多基娅说,这些古建筑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哲学理念,“中国传统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价值也值得我们挖掘,这正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所在。”
今年10月,亚里士多德大学孔院将主办一场主题为“跨界中文教学与交流研究”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全球的中文研究和教育学者将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希腊文化基金会主席尼科斯·库基斯表示,文明交流互鉴能让更多人明白不同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每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宝贵财富。就像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我坚信,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文明的人民集思广益、同舟共济,定能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