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高标准农田三重效益凸显(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3日   第 02 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看农田质量,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耕地保土保肥保水能力显著增强;看产出能力,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许多农田达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看抗灾能力,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在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方面,高标准农田发挥着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高标准农田算大账,三重效益凸显——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集中连片,配套齐全,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40个百分点,机械化水平比一般农田高15—20个百分点。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调查,高标准农田节肥13.8%、节药19.1%,面源污染大幅度降低。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出效率,增加产出收益;既有效节约水、肥、药、电成本,更大大节省劳动成本。一增一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般亩均增收500多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