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产经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半数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提高

打造更加快捷便利的通勤交通(新视点)

本报记者 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3日   第 18 版)

  城市通勤效率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发布《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平均为76%,其中超大城市平均为69%、特大城市平均为77%,近半数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超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得到改善,北京极端通勤人口比重约为28%,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们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快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推动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群众通勤体验得到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要看到,部分城市职住分离情况仍需重视。根据《报告》,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人口比重为50%,连续3年下降。超大城市平均通勤距离为9.6公里。其中,北京市的平均通勤距离为11.7公里,仍是通勤距离最长的城市。

  “平均通勤距离体现了职住分离的真实状况,决定着交通压力与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告诉记者,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越高,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绿色出行,拥有幸福通勤体验的人口比重越高。

  从城市轨道覆盖以及公交接驳情况看,《报告》显示,2022年,选取监测的41个地铁运营城市轨道总里程近1万公里,轨道站点800米周边区域覆盖的通勤人口比重平均水平为19%,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每公里新开轨道线路,有的城市能够服务4000人便捷通勤,有的城市只能够服务1700人。”王凯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并不能只看长度,还得看效率,注重线路走向和通勤需求相契合。

  再看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根据《报告》,我国主要城市47%的通勤者45分钟内能够通过公交方式通勤,超半数城市的公交通勤效率比上年有所提高。“靠近居民区提升线路覆盖率,持续优化公交接驳,提升‘最后一公里’出行体验,对于改善通勤体验十分重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说。

  为了打造更加快捷便利的通勤交通,不少城市正在采取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路网结构、推进交通治理等措施。

  在北京,经核定的单位通勤班车在早晚高峰时段可使用公交专用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在上海,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开行多条接驳公交,强化共享单车投放;在成都,借助“智慧大脑”辅助城市公交高效进行排班、发车等工作,优化乘车体验……专家表示,随着多种举措逐步落地,市民的“上班路”将更加舒心顺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