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匠心之作传唱时代之声(艺海观澜)

王晓岭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2日   第 20 版)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创作者要耐得住、沉得下、走得稳,不断学习。

  

  我出生于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中成长,少年记忆里满是嘹亮的军号声。我的父母都从事歌曲创作,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军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后来,我参了军,军队生活给予我一生的财富。

  中学毕业后,我前往山西开始了7年的连队生活。站岗放哨、野营拉练,有时行军一天要走200多里路。好不容易沾床休息一会儿,我一边挑着脚上的水泡,一边体味行军路上的感受。一天夜晚,我在站岗时望着天上的月亮,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拿起笔写下了《站在哨所望北京》寄给妈妈。这首诗是我的第一个作品,现在看来显得有些稚嫩,但它引领我从此走上创作的道路。

  创作之路千万条,深入生活是第一条。我从事文艺创作已有半个多世纪,军营的火热生活、基层的平凡质朴,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曾在前线待了半年,跟着演出队送战士们出征,也亲眼看到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与牺牲。时隔10年后我故地重游,在烈士陵园中看到昔日战友的墓碑,再想到他们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祖国,崇敬和感怀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写出了《当兵的人》歌词。这首歌曲从战士角度出发,唱出了军人的豪迈心声。当兵的人和普通人“一样”,离开家乡会思念父母,但他们又和普通人“不一样”,因为身上还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后来,《当兵的人》广为传唱。有人说,它唱进了战士们的心坎里。我觉得,作品之所以被大家认可,就是因为歌曲中蕴含着真实的情感力量。

  创作不能只坐在家里翻书本、查资料,必须实地去体验、去感受。主题的提炼就是在不断了解和开掘中,一步步鲜活起来的。我和同事们在创作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时,3年里9次前往西柏坡采风,从参观纪念馆到红色足迹寻访,从与民俗专家交流到实地考察,随着我们对西柏坡精神理解的深入,创作灵感源源不绝地涌现。尽管这部作品反复修改了10余次,但我对《天下乡亲》一曲仍不满意,觉得还没有找到作品的词眼。直到我们去到一个村里,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可把你们盼来了!”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风也牵挂你,雨也惦记你,住过的小山村,我是否对得起你……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你望眼欲穿的时候,我用什么来报答你?”歌词自然而然从我的笔端流淌出来。

  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军歌的歌词、旋律和曲调不断发展,军歌创作如何适应时代,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无论怎样变化,军歌都凝结着势不可挡的英勇气概,汇聚着钢铁洪流的磅礴伟力,承载着将士们的光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首军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情感,一部军歌史,浓缩了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辉煌历程。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创作者要耐得住、沉得下、走得稳,不断学习:向基层学习,战士们质朴的语言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心,部队官兵的原创作品最能反映他们的心声;向传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向生活学习,生活的沃土给予我们坚实的创作根基,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歌词要像种子一样种在生活的沃土里,而后才能插上音乐的翅膀展翅翱翔。

  我年逾古稀,仍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懈求索。近年来,我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总撰稿,民族歌剧《雁翎队》编剧,交响组歌《长城》作词、撰稿。从诠释建功新时代铿锵誓言的《强军战歌》,到唱出重整行装向前进的《我们从古田再出发》,我在创作中见证了伟大的时代,也通过一首首歌曲传唱时代之声。

  (作者为词作家、一级编剧,本报记者邝西曦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