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26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举办

全方位拓展与东盟互利合作(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罗珊珊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6日   第 04 版)

  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在广西南宁举办。8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中国同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有关情况。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

  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9月16日—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为“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

  “今年是东博会创办的第二十个年头,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双方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商务部副部长李飞介绍,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今年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近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取得了丰硕成果。

  贸易“蛋糕”不断做大。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释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2022年双方贸易额9753亿美元,贸易额同比增长11.2%,比2013年的4436亿美元扩大了1.2倍,也就是说10年间扩大了1.2倍。

  投资合作活力迸发。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截至今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双方依托“两国双园”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开辟了东盟国家融入中国地方开放发展的新通道。

  区域合作持续推进。中国和东盟双方正积极推进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制度型开放水平。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生效实施,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实质性完成,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澜湄等次区域合作稳步推进,都为区域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预计签约项目投资额超4000亿元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了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筹备情况,本届峰会将于9月17—18日在南宁与博览会同期举办。将举办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暨纪念峰会20周年大会。围绕“把握RCEP机遇  促进开放合作”主题,回顾峰会20年发展历程,发布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合作愿景。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前景、RCEP、绿色经济、农业、人民币清算、跨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赋能等重点热点议题,开展特别对话和专题研讨。

  “东博会和峰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9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介绍,本届盛会参展国家超过40个,参展的企业近1700家,其中外国展览面积占30%以上,首次设数字技术、上市公司、工业设计、智慧农业等展区,近百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参展。开展RCEP、“一带一路”等专题展览推介,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走进广西”专场、央企品牌日、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开展70多场经贸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共商合作,将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签约一批项目。预计签约的项目投资额将超过4000亿元。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东盟各国提供新机遇。”李飞表示,下一步,将全方位拓展与东盟互利合作,共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共同提升贸易规模。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贸易畅通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维护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双边合作机制建设,强化跨境电商合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不断释放双方的贸易合作潜力,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区域大市场。

  共同促进双向投资。加强同东盟国家在石化、钢铁、汽车、纺织等领域投资合作,推动构建符合各自国家发展需求的跨境产业链合作关系,促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不断丰富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内涵。

  共同推进互联互通。发挥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强同东盟国家之间的技术分享和经验交流,带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沿线的投资合作,让双方互联互通合作对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共同深化区域合作。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强同有关东盟国家在多边机制框架下和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添新动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