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2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建筑节能 应当久久为功(说道)

苏 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4日   第 15 版)

  推进公共建筑节能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陈出新,在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多方努力、久久为功

  

  今年暑期,不少城市的博物馆、交通场站、商场等公共建筑的客流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众多公共建筑节能工程加大马力推进,以期在营造舒适环境的同时把节能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中,公共建筑具有总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等特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潜力巨大。

  近年来,有关地区和部门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无论是新建公共建筑,还是改造既有公共建筑,都努力发掘“金点子”,探索“好路子”。“增绿”成绩来之不易——“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建设完成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85亿平方米。以某北方大型城市为例,600多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全部完成后,相当于实现节能约6万吨标准煤,节电约2.0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但也应看到,目前仍存在公共建筑业主或经营者进行节能改造的主动性偏弱,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广绿色建筑中遇到阻力,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和应用上衔接不畅等问题。

  在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公共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陈出新。

  因地制宜,以科学规律为导向。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技术应用,都要遵循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比如,南北方气候特点和用能形式不同,在围护结构、采暖、通风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节能政策和技术导则就不可“一刀切”。

  分类施策,以好的政策作统领。要科学完善公共建筑节能的顶层设计:在新建公共建筑方面,推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持续开展绿色建筑认定;在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方面,要发挥好优秀节能实践的示范引领,以灵活有效的激励政策提高业主或经营者的积极性。

  推陈出新,以好的技术强动力。当前,不少公共建筑因年头长、设施老面临改造,再加上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普遍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提升,给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机遇。要利用好装配式装修、建筑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实用技术,以信息模型、智能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服务设备监控、环境维护等,让公共建筑既“智慧”又“绿色”。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必须多方努力、久久为功,方能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