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总结推广“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

顾益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7日   第 09 版)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赢得广泛赞誉。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总结推广“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擘画开新局,一张蓝图绘到底。“千万工程”这张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看得重、望得远、抓得实,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投入办法;亲自出席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会和连续3年的“千万工程”现场会,为实施“千万工程”指明了方向;2005年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更紧密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指导“千万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引浙江不断把“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不断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千万工程”从最初兴于一省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

  “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浙江把人居环境整治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千万工程”,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提供了先行先试样板。二是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变为现实。“千万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低碳乡村发展,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样板和典范。三是为新时代“三农”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启迪。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其中都蕴含着“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和宝贵启示。四是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千万工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促进农村地区变革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千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农村地区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子。

  把“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千万工程”蕴含的科学方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我们要深入总结“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一是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主抓手。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三农”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的诉求和利益,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千万工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城乡统筹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极大地提升“千万工程”建设水平,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化“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始终围绕总体目标推进“千万工程”,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拓展乡村治理内涵,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五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千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这为“千万工程”持续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新征程上,把“千万工程”的经验总结推广好,贯彻到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过程,落实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方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一定能有更大作为、更大收获,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为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