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青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09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当好农民致富带头人(青春日记)

陈国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9日   第 05 版)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却跟农机打上了交道,同学们都叫我“开拖拉机的”。

  我的家乡在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前桑园村,父亲毕业于农业机械学校,是远近闻名的农机修理师。无论谁家农机坏了,只要接到电话,他二话不说就赶过去抢修。“农时误不得!”这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到了2008年,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农民种好地,父亲组建了农机合作社。

  2012年,我大学毕业。眼见父亲既要忙着维修农机,又要销售自家的农产品,整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我就放弃了去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上了农民。如果说,当初回到农村是为了助父亲一臂之力,那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坚定了我的人生理想。

  那是2014年,我第一次带着农机手开着收割机去河北沽源收割燕麦。不料当地突降暴雨,上百亩燕麦倒伏在地里,这可把农户急坏了。幸亏新型的收割机马力十足,大大降低了100多户农户的损失。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小伙子,太感谢你们了!要不然我这一年都白干了!”看到老大爷眼中闪烁的泪光,我深深地认识到农机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在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帮扶下,我们的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流转了周边1.4万多亩土地,购置280多台新型高效的农机设备,实现了统一的农机作业,带动6000余农民实现增收。合作社还到河北、内蒙古、宁夏、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跨区作业,服务的农田面积多达30多万亩。

  农机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拿我们今年种植的1万亩小麦来说,9台收割机只用7天就完成了麦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那就需要1400多人干上7天。

  这些年,我们还陆续招收附近100多名农民来合作社上班,他们的收入比原先种地要高得多,年底还享受分红,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如今,合作社不仅有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几百台农机设备,还有用于打药、植保的两台无人机。今年,26台农机装上了北斗终端设备,实现了无人驾驶的作业新模式,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

  农村大有可为。下一步我打算把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精准灌溉技术等智慧农业手段运用到生产当中,同时创建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作者为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