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戈壁滩上贡献青春力量(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桑麟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第 20 版)

  (一)戈壁荒漠北山,是一群年轻人的逐梦之地。在这里,一代代核地质技术人员奉献火热青春,只为实现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确保高放废物在衰变至安全水平前的上万年时间,与生物圈有效隔离。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八〇后副院长陈亮,就是其中一员。

  (二)扎根北山前,陈亮已获海外高校教职。二〇〇九年,中核集团核地研院有关负责人的一场报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他第一次系统了解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最新进展。他感受到祖国的召唤,会后第一个冲上讲台,表达了回国参与相关研究的意愿。

  (三)二〇一一年,二十九岁的陈亮一回国就扎进北山野外科研一线,连续奋战二百多天,与同事合作完成三千多米钻孔岩芯的裂隙编录和测量、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地表节理调查和综合分析,为相关场址特性评价及选址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二〇一五年,为探索处置工程建造技术,北山坑探设施工程启动,陈亮任现场总指挥。他带领一支以八〇后、九〇后为主的队伍扎根戈壁。白天,在近五十米深的地下奋战;晚上,在简陋的铁皮寝车里过夜。环境艰苦,但团队没有一个人退缩。

  (五)经过不懈努力,陈亮和团队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圆满完成工程建设和十余项大型现场试验研究,并提出地下实验室建设安全技术体系。陈亮记得,工程验收通过那天,他第一个走出坑道,一抹温暖的阳光照在脸上。那一刻,他真切体会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六)二〇二一年,我国首座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正式开工,它将为我国攻克高放废物安全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试验平台和基础。“地下实验室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后面的挑战更多、难度更大,我们一定会奋斗不息,兑现对祖国许下的‘万年’承诺。”陈亮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