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咱们的村子活力足”(帮扶县驻村手记)

本报记者 李欣怡 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3日   第 07 版)

  “我看见大地盛开,绿色的希望,向日葵张开笑脸,凝望着太阳……”在河南省虞城县杜集镇史桥村史桥小学的操场上,三年级的同学们载歌载舞,为学校的文艺汇演献上了精彩演出。“表演得太好了!”台下,学生家长掌声阵阵。

  史桥小学是史桥村唯一一所小学。校长吴杰回忆,过去,学校只有三排小平房,门窗破旧,基础设施简陋。时间长了,学生们都去了镇里上学,生源流失严重。

  2015年,在杜集镇政府的支持下,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升级,2018年秋季再次投入使用。现在的史桥小学,有三层独立小楼,教室宽敞明亮,还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空调。

  设备有了,教室美了,教学质量怎么样?新学校刚盖好时,不少家长心存疑虑。

  “我和何迎春、王华老师都是岗位教学能手,有高级教师职称。”吴杰介绍,得益于这几年的特岗教师招聘,学校现在15名专职教师中, 9人有本科学历,拥有中级职称的也有5人。2019年至今,史桥小学连续4年在杜集镇教育教学工作中荣获第一名。

  “杜老师,怎么在文档中插入不同的文字框?”“我想让这个图片动起来,该怎么操作?”计算机教室里,五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制作简单的幻灯片。“这里有23台电脑,孩子们越早接触和使用计算机,越能适应时代发展。”授课老师杜运臣说。

  每到放学后,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就热闹起来。课后作业辅导、跟孩子们聊天……三年级班主任任凯歌说:“不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们老师就尽力多关心他们。”几年过去,学校在校生人数从2018年的90多人,到现在即将突破200人,还增设了附属幼儿园。

  “学校大门就朝着村委会的院子,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觉得咱们的村子活力足!”杜集镇史桥村党支部书记田光说。

  学生数量增多,也是近年来村里扶持产业发展、吸引村民返乡创业的结果。走进村里的虞城县常虹包装厂,一台台机器正在平稳运转。“我们的机器24小时不停转,一天可以生产6万个泡沫包装袋。”34岁的老板田宝见介绍。

  3年前,外出务工的田宝见接到村委会电话,了解到村里为返乡人才提供低息、贴息、无抵押贷款,便动了回乡创业的心思。“村里知道后,一星期就帮忙办了营业执照,还为我申请低息贷款,让我有了50万元启动资金。”

  这些年,田保见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现在产值已达到每年200多万元,装上了环保设备,还雇用了村里8名易返贫户。“我负责把生产好的包装袋打捆,工作不累,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在厂里打工的雍巧梅说。

  同样返乡开厂的还有王亚萍。4年前,她和爱人凭借打工学到的技术,回村办起了胶带厂。一人跑业务,一人盯生产,几年过去,工厂从创业初期的十几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500平方米,产品也从胶带扩展到包装制品,年产值从20多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富裕起来的王亚萍,带着其他年轻人一起干。现在,村里已经有三家包装制品企业。

  如今的史桥村,活跃着很多90后,他们已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31岁的王亮开起养殖场,在短视频平台有近万名粉丝,通过直播每月能销售100多头羊;田明明在村里开设了两家纺纱厂,一天能产出5吨纱线,带动16名易返贫户就业……“村里产业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田明明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