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修复海洋生态、发展生态旅游,浙江温州洞头区——

建设和美海岛 守护碧海蓝天(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何宇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3日   第 14 版)

  图为东岙沙滩。
  本报记者 何宇澈摄

  核心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和美海岛”名单,位于浙江温州洞头区中南部海域的洞头岛成功入选。近年来,依托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当地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创新效果评估体系,海岛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夏日的海边,蓝色的海水翻涌起滚滚浪花,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去,天和海连在一起,温和的海风吹过脸颊,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是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洞头岛东岙沙滩。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和美海岛”名单,33个海岛入选。在洞头区中南部海域,有着“东海明珠”“海上花园”美称的洞头岛名列其中。

  前些年,洞头岛近岸海域一度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16年,洞头区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带动产业转型、海岛振兴,走出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

  修复生态,守护“南红北柳”生态交错区

  傍晚时分,行走在东岙村的东岙沙滩,李昌达望着在海边结伴拍照的游客,露出了笑容。作为温州市(洞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见证了这片沙滩的转变。

  “过去是没有这个沙滩的,沙子都被人们取走、运出去卖掉或者建了房子。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比较薄弱,平时生活污水都直排大海。”李昌达说,“东岙沙滩整治修复是温州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首个沙滩修复工程,于2017年完工,修复沙滩面积1.64万平方米。”

  东岙沙滩的成功修复,正是当地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来到洞头区霓岙村,村民柯受宾指着一片海滩说:“以前那个海滩边都是石头、泥巴,现在改造提升了,周围有停车场、休闲区,还有红树林栈道,非常美观。”

  柯受宾所说的,就是位于洞头区霓屿南岸滩涂的一片红树林种植区。经过近3年的培育,这里的海洋生态逐渐修复,出现了海岸带野生柽柳、芦苇、碱蓬和种植红树林和谐共生的独特景象,成为独具特色的“南红北柳”生态交错区。

  “洞头区自2016年起探索培育红树林,并逐步打造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2018年底首次发现野生柽柳树苗,2020年9月试种第一批50亩人工种植柽柳。”李昌达介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以后,洞头区累计种植了82公顷红树林、6.5公顷柽柳林,成活率高达91%以上。

  如今,中、低潮间带的红树林与高潮间带的柽柳在霓屿海岸线共同生长,发挥着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作用。

  海洋生态修复带来最明显的成果,就是海岛生物链的巩固与延伸。“最多的时候能看到三四百只白鹭,平时也经常能看到成群的白鹭在这里觅食,说明这里的饵料丰富起来了,鸟类吃的小鱼、小蟹、贝类品种越来越多。”李昌达说。同时,洞头区还邀请温州大学相关科研人员联合观测,目前已发现几十种鸟类,包括一些珍稀鸟类。

  “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我们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修复受损退化的海洋生态系统。”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洞头分局副局长张海环介绍,一期项目总投资4.76亿元,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涉及17个村2.5万人。通过治理,洞头区完成清淤疏浚157万平方米,修复沙滩面积10.51万平方米,建设海洋生态廊道23公里。

  2019年4月,洞头区再次开展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总投资4.51亿元,内容包括“破堤通海、十里湿地、生态海堤、退养还海”。截至目前,洞头区共修复了10个被过度挖掘、侵蚀蜕化的沙砾滩,面积27.67万平方米,累计修复岸线22.76公里,恢复了岸线亲水功能。

  数字赋能,引入社会资本、共护碧海蓝天

  在东岙沙滩上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显示“温州东岙蓝色海湾指数”,同时滚动着游客人数、沙滩游乐指数、廊道观光指数等信息。

  什么是“蓝色海湾指数”?李昌达告诉记者,该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程对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促进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效应评价指数。

  李昌达介绍,“蓝色海湾指数”是国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可用于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效果评估。按照这套评价体系,东岙沙滩“蓝色海湾指数”为85.99,表明海湾质量状况良好、稳定,保护和管理较全面。

  扮靓后的海岸线,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洞头区积极探索出社会资本共建新模式。“洞头区发挥温州市民营经济优势,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吸引10多家民企参与。”张海环说。

  比如,洞头区韭菜岙沙滩修复采用“村企共建”模式,村民通过参与陆域配套设施建设、后续运营等方式获取收益。“以‘政府修复+村企共建’的模式签订承包合同,政府投入修复沙滩,村民参与陆域配套设施建设,企业则以每年70万元的租金和约65万元的管养沙滩费用‘入股’,获得了沙滩15年的特许经营权。”洞头区韭菜岙沙滩经营业主杨森权说。

  东沙渔港边的人工沙滩,由浅水湾酒店项目业主投资建设,兼顾酒店配套与生态功能;东岙沙滩修复后,后续管养交给东岙村集体,通过经营来平衡管理费用。这一系列做法,均取得了不错效果。

  发展生态旅游,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也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释放出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洞头岛花岗岸线中屿的“网红”堤坝,碧海蓝天映衬下,绿树红岩和浪漫的景观设施,成为游客来洞头旅游必备打卡点之一,这里是洞头区沙角村“中屿等到你”景区。

  张海环介绍,蓝色海湾生态建设项目花岗岸线建设工程通过石滩修复、清除淤泥、植被养护等生态修复和改造,将曾经废弃不用的海岸堤坝,依托专业摄影点缀式的改造提升,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2022年洞头区沙角村“中屿等到你”景区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30万元。

  蓝色海湾整治,让海岛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我们这个小村子只有两三间海鲜排档,大部分村民以捕鱼为生。最近几年,眼见着民宿和餐饮店越开越多,很多渔民也都转产转业。”东岙村海鲜排档“东海渔村”负责人洪求强今年52岁,在村里经营渔家乐已有16年。他告诉记者,他曾经作为渔民每次出海都要一个星期左右,如今“洗脚上岸”经营渔家乐,不仅收入提高了,还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日子更安稳了。随着村庄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完善,洪求强对今后的生活也更有信心。

  李昌达告诉记者,洞头区有302个岛,其中14个海岛有居民。曾经东岙村以捕鱼为生的村民,现在大部分转为在家门口搞休闲旅游产业。通过修复沙滩和周边的生态廊道,改善了村庄环境,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截至去年底,洞头区共形成15个民宿村集群,共有民宿594家,民宿村户均年收入超15万元;如今,每年有上千名年轻人回乡创业,常住人口比10年前增长了22%。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