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5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家国情怀唤起共鸣

刘 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0日   第 20 版)

  《金墟》:熊育群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深圳出版社出版。

  在近年来涌现的一批书写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中,熊育群的长篇小说《金墟》较有特色。作品在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侨乡振兴为主题,围绕一座侨乡古镇的保护开发,书写两个家族几代人跨越重洋建设家园的故事,彰显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感人情怀。

  20世纪初叶,海外华侨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带回家乡广东,形成了千姿百态、中西风格融合的乡土建筑群。其中,尤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最。《金墟》就以广东江门开平的赤坎镇为原型。小说中,骑楼相接、廊腰缦回的赤坎,当年由司徒氏、关氏两家牵头建成,寄托的是漂洋过海谋生的华侨对乡土的深深眷念和对重返故土生活的无限期待。百余年之后的今天,如何对赤坎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如何利用古镇资源带动乡村致富,成为迫切的发展课题。

  《金墟》把赤坎古镇的旅游开发作为切入点,以两副笔墨展开两条叙事线索。其一是“现实之笔”。历经几代传承,古镇建筑大部分业主散居海外,而且后人众多,产权复杂,开发改造困难重重。小说书写古镇改造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的曲折过程,刻画了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干事创业者群像。其二是“历史之笔”。在书写赤坎改造的过程中,小说对赤坎人海外奋斗、回馈家乡的历史作了深情回溯,叙写海外华侨吃苦耐劳、奋发拼搏、开创事业的史诗传奇。一边是百余年前赤坎先人不畏艰辛建起赤坎城的历史画面;一边是新时代赤坎后辈齐心协力振兴古镇的现实图景。小说贯通历史与现实,为历史记忆找到现实回响,也为现实书写增加了历史厚度。

  作者谈及创作构思时说:“我想尝试把虚构与非虚构打通。”阅读小说,尤其能体会到作者在虚构与非虚构、小说艺术性与历史真实性之间平衡的努力。为积累创作素材,作者曾深入江门生活、走访近两年时间,还沿着华侨的足迹寻访海外,采访整理的材料多达40余万字。但作者对这些材料的调度与运用,又体现了艺术创造性,让现实之笔与历史之笔两副笔墨彼此嵌套、融为一体。把握虚实之间的关联,以扎实稳健的素材史料托举文学想象,这是对作者创作功力的考验。小说的完成度如何,还有待读者阅读后评判。

  小说中,赤坎古镇具有象征意味,它是负载着家国历史、寄托着无数华侨血脉亲情的乡土,也是一代代人灌注心血、倾情建造的家园。阅读这座古镇背后的动人故事,读者可以读出百年历史风云,读出家族命运变迁,读出人与土地、人与历史的深层关联,读出新时代赋予乡土家园的生命活力。爱家爱乡爱国,这是朴素而又深厚的情感。相信作品中关于故土家园与生命传承的感怀,能唤起读者心灵的共振与共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