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积极对接京津科研单位,一批科技成果让种植户受益——

协同创新 果蔬生“金”

本报记者 史自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5日   第 18 版)

  “吊蔓、整枝、打岔……”春日里,走进河北石家庄市新乐市小流村,国锋西瓜专业合作社的七八名社员正在瓜棚里忙碌,动作高效利落。紧邻的一座瓜棚里,今年种的“天宝一号”新品种西瓜已经长到一两斤大小,被网兜兜着,缀在瓜蔓上。“还没到瓜熟蒂落呢,订购电话就早早打进来了。”合作社负责人韩国锋说。

  小流村所在的新乐市,是河北“大棚西瓜之乡”,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20多年前,韩国锋一脚踏入“种瓜大军”,2007年成立了新乐市第一家西瓜种植合作社,如今社员发展到101户。

  “大瓜卖小钱,小瓜卖大钱。”韩国锋感叹。十几年前,他主要种植本地西瓜品种,个头大、销量也大,收获之时,收瓜大卡车排成行,场面风风火火。“不过一结算,一斤瓜批发价才几毛钱,一亩地收入四五千元。”韩国锋说,“价钱上不去,市场打不开,好多年了,就在本地和周边市场来回折腾。”

  “河北紧邻京津,眼看京津的大好市场挤不进去,说不苦闷是假的。”韩国锋自己跑到北京,想引入西瓜新品种,不过一到现场,有点蒙,“就一张图片和一把种子,拿回河北能不能种成功是个未知数。”

  正在纠结间,京石蔬菜产业对接大会在石家庄市农科院赵县实验基地举行。“展出果蔬新品种数百种,不仅是图片和种子,还有已经种出来的实物,西瓜有藤有蔓还结着瓜,现场品尝现场选种。”韩国锋好像一下子看到了“光”。一旁的市农科院工作人员告诉他,“品种不熟不用怕,技术指导送到家。”

  石家庄市农科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自2017年起,先后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出“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的农业协同创新模式,并通过联合举办蔬菜产业对接会、蔬菜科技创新会等集中展示、推广新品种。“京津研发的果蔬新品种,在石家庄有专业人员完成技术熟化、示范种植与展示,品种、技术直接送到农户手中。”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说。

  “冰淇淋秀兰”“金派黑美人”“金玲03”“蜜天下”……近几年,国锋西瓜专业合作社里的新品种“开了花”。种的西瓜个头小了,价钱却高了。“一个包装盒里4个小瓜,每个2斤多,一盒能卖到120至160元。”韩国锋喜上眉梢。

  从一年种一季西瓜到一年两季,亩均收入从几千元上升到2.5万至3万元。这几年,国锋西瓜专业合作社社员刘平利在小流村的家,平房变小楼,添了小汽车,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今年年初,石家庄市农科院累计已引进京津果蔬新品种1700余个,包含西瓜、西红柿、黄瓜、辣椒、甘蓝等,技术培训农民1万余人,实现河北南部区域果蔬产业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现在我们的西瓜打入京津中高端市场,辐射多个省份。”协同创新,果蔬生“金”,越来越多种植户受益。韩国锋不仅赚了钱,还在当地收获了“西瓜大王”的美誉。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