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5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

创作让年轻人共情的好歌(文化圆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3日   第 08 版)

  多年来,我的音乐创作始终有条鲜明的脉络,就是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更现代、更好听,流传得更广。

  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对把握音乐创作的基调非常重要。创作者既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变化,深入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路线的变化,更要以不变应万变,吃透经典的创作手法、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从创作歌曲《月亮之上》开始,我就坚持3个要点:民族音乐本源性的元素、具有现代人文气息的歌词风格和国际性的演绎手法。最重要的是,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意象。民族音乐是取之不竭的创作宝库,有非常多的素材有待深入研究。

  音乐创作要寻找共性,才能引起共鸣;要勾勒出更深远的意境和更广阔的世界,才能让更多人听后心向往之。一首歌能流传开来,一定是找到了大众心灵深处的最大公约数。十几年前,我曾接到一个电话,是位女士打来的。她告诉我,她的母亲是位老红军,平时听力不太好,在广播里偶然听到了我的作品《彩云之南》,顿时对云南的迤逦风情心生向往。后来,那位女士便带着母亲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音乐的本质是要呈现一种诗意、描绘一种意境,要让听众心动。

  真诚,是创作的生命。音乐要触动人心,需要来自生活的真切感受,还需要创作者感知生活后从内心流露的真诚。比如,我会在创作歌曲前,首先从专业角度考量有没有可被传唱的唱段,有没有让人一听就能哼唱出的“金句”。短视频时代,年轻人对音乐的“耐心”是有限的,对音乐创作的要求更高。我们的创作要向着经典化的目标努力,也应该要注重打造歌曲的“记忆点”,将想表达的内容通过“最高效”的艺术手段传达给听众。

  年轻一代接收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他们的文化自信日益提升。创作让年轻人共情的好歌,就要唱出他们的心之所向。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一颗奋斗的心、一股不服输的劲、一个要实现的梦,这是年轻人的共通之处。

  我们这代人是听着经典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成长起来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歌词质朴,情感真挚,很有感染力。新时代,我们如何用歌曲唱出今天年轻人的心声?2018年,我创作了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那一天,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昂扬屹立新世界……”在央视春晚唱响后,现在许多高校和不少文艺活动中,年轻人都在唱这首歌,唱出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音乐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我们的创作也应该面向年轻人。音符随时代的脉搏跃动,“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作品方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大众的检验。

  (本报记者王瑨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