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保定城,我的心头就泛起几多乡愁。上世纪40年代,父亲从故乡冀州来到保定,在一家茶庄做学徒。保定解放后,父亲入职糖酒公司,他辛勤工作,快乐生活,直至终老于此。正可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保定城便是父亲的第二故乡。
保定,更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城市。当时我的家在永华北路西侧的一座大杂院里,三进的院落住着十几户人家,嘈杂而和谐。我出家门沿永华北路向南,仅三百米就是车水马龙的西大街。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保定就是繁华的西大街以及周围的老建筑群落,那里有古色古香的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大慈阁、光园……印象极深的是古莲花池门前,总集聚着一群踢毽子的人。他们围拢在一起,脚法娴熟,应对从容,纷飞的鸡毛毽子在脚间传递,少有落地。再就是,常见有人双手托着几只铁球,这种铁球是保定特产之一,球在掌心旋转自如,球动有声,音色悦耳。而我最喜欢的是西大街东头的税务角,那里有一个不大的书店,我蹲在那儿看连环画或知识类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竟然忘了回家吃饭……
成年后我应征入伍,辗转于山西、河北等地。上世纪80年代末,我转业到石家庄后,每逢周末常携子看望父母,见证了保定的变化。我喜欢骑上自行车在保定城里走街串巷,这座城市细微的毛孔和脉络,始终澎湃着丰沛的生命活力。裕华路两侧高楼林立,保定商场、鼓楼商厦等大型建筑拔地而起,古老的城市变得挺拔、靓丽起来。一草木,一砖瓦,一街巷,一传说,无时无刻不在述说着时代变迁。当修葺过后的钟楼上传来悠远的钟声,我真切感受到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古城,历经了两千多年历史沉淀,充盈的文化气息是那么浓郁而悠长。
今天的古莲花池修缮一新,早已不是当年的凋敝模样,扑面而来的书香之气沁人心脾。记得年少时,我与伙伴们常去古莲花池,进大门后,穿越破败的碑刻长廊,绕过容颜沧桑的直隶图书馆,直奔乱石垒砌的假山洞天,热衷于在那里攀援嬉闹。古莲花池不仅是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全国的名园,更因莲池书院而蜚声四方。
我走到原有“直隶第一街”之称的西大街上,幻想置身于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经典场景。如今,古城换了新颜,街景整洁漂亮,人们衣着时尚,与昨天已大不相同。2021年10月,西大街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坡顶灰墙、壁柱、立面装饰线、精美的传统砖雕工艺,处处彰显古城的历史印记。百年老店稻香村与我的记忆息息相关。如今,我依旧喜欢去稻香村老店买糕点,总不忘带回从小就爱吃的老蛋糕与蜜三刀。
在保定,我常去父母生前流连的街边公园,看幸福洋溢的市民尽情娱乐,听戏迷唱一段保定老调,总感觉这是一座我还没待够的城市。
今年二月,我又一次故地重游。先坐火车到保定,再坐公交车到琅瑚街口,这条回家的路不知往返多少次了,如今却发现街道拓宽了几倍,两旁多出了不少高楼,变得不敢相认了。突然想起父亲谈及琅瑚街,说这条街上有座土地祠,门两侧立有左狼右虎的抱鼓石,琅瑚街由狼虎谐音而得名。我突然意识到,这座城市还需要我不断去探索与发现。
住在保定的大姐对我说,你别总在老城区转了,也到新城区看一看。我走到朝阳大街与东风路口,看到了一个日新月异的保定,美轮美奂的万博广场主楼高达二百五十八米,成为保定的地标性建筑。姐夫对我说,新开区在建的“中国电谷”广场更加时尚和现代,还有创新后的“西郊八大厂”、保定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产销两旺的长城汽车城,都值得看一看,那儿有许多你想不到的新变化。
坐高铁离开保定时,我望着保定东站广场上那座醒目的“京畿之门”,感到心潮澎湃。我想,保定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座京畿之门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