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4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绣出时代画卷 助力美好生活(艺海观澜)

姚建萍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1日   第 20 版)

  一部苏绣艺术发展史,既是一部技艺与手法代代相传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材料、工艺、题材、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也是传统美术、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关键词。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以高质量传承发展为目标,我越发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并对苏绣传承和苏绣行业创新有更多思考。

  苏绣起源于苏州,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和审美追求,是中国刺绣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典范。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了传承发展的新阶段。

  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在母亲的影响下拿起了绣花针;17岁时开始专业学习苏绣,几十年来,一直坚定走在传承创新苏绣艺术的道路上。我的个人成长和艺术创作都受益于时代,因此我由衷地感恩时代。作为当代传承人,不能满足于绣制传统的老题材,而要用刺绣表达时代,做到针融百家、绣随时代。这不仅意味着针法、技艺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内容要与时代接轨,融入现代生活,让思想性和艺术性、写意和写实、时代精神的激扬奔流与江南之美的含蓄婉约交相辉映。

  在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苏绣作品《初心盛放》。一年半时间里,从设计绣稿到针法研究,再到具体刺绣语言的表现和绣制呈现,我们在其中倾注了对光辉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深深敬意。通过《初心盛放》《江山如此多娇》《海纳百川》《丝绸之路》等苏绣创作探索,我们也改变了以往单人单绷的绣制方式,由设计师和上百位绣娘共同完成巨幅作品,让苏绣既有小而美的创作,也有歌颂时代发展的鸿篇巨制。苏绣开始频繁作为展品进入美术馆,作为藏品入驻博物馆,作为国礼漂洋过海,成为反映美好生活、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

  中国刺绣种类丰富多元,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的刺绣文化,飞针走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妇女就业、百姓增收和产业发展,小小的绣花针在今天大有作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我们开办的刺绣技能培训班受到热烈欢迎,还有多名伊犁绣娘前往苏州学习提升刺绣技能。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我们深入考察当地的刺绣产业后,在人才培养、产业现代化转型方面出谋划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我们与当地绣娘进行交流,手把手指导她们学会双手刺绣,让古老侗绣飞速提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我们成立了丝路绣院,以更好开展蒙绣培训和文化传承。

  最近,我们积极参与筹备“苏绣艺术文献展”,希望能汇聚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苏绣艺术的精品力作,展示其艺术魅力和发展历程。筹备和梳理的过程中,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一部苏绣艺术发展史,既是一部技艺与手法代代相传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材料、工艺、题材、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历史。今天,要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继承好、发扬好,就需要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苏绣在当代人的指尖绽放别样光彩。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苏绣传承离不开年轻活力的注入。我很高兴,今天的苏绣能吸引一批做设计、做传播、做手艺的年轻人加入,他们有良好的文化功底和开阔的审美视野,善于用现代设计赋能传统工艺,自觉将苏绣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带动苏绣受众群体的年轻化、大众化。除了文化传承,苏绣的品牌建设也呈现新气象。传统手工艺要有引领时尚的决心,通过产品研发、文化传播、跨界融合等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以精品吸引更多人热爱传统手工艺。

  如今,与苏绣相关的创新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一系列新探索正在进行。加强与高等院校、创意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重视和改进人才培养机制;运用创新思维和现代设计,以艺术引领产业,带动原创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升;在个人作坊、个体工商户、工作室等小型业态以外,着力培育工艺美术龙头企业……

  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苏绣这一非遗瑰宝能在新时代发出更璀璨的光芒,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绣出时代画卷,助力美好生活。

  (作者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