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何涛——

研制改造 智能巡检(工匠绝活)

本报记者 常碧罗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0日   第 06 版)

  【绝活看点】

  何涛: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智能巡检班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他利用业余时间研制、改造电力巡检无人机,消除电力安全隐患,先后获得国家专利7项,参与修订国家行业相关标准2项,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滋滋滋”……一手拿着笔记本电脑,一手调整着三轴雕刻机的参数,细碎的灰尘从机器上滑落,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何涛(见图,本报记者常碧罗摄)密切关注着机器的运转情况;几分钟后,一块碳板被切割成了无人机的零部件。

  2015年,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购买了一台无人机,用于电力巡检。何涛一听说,便赶忙跑到实验室去观摩学习。没成想,就这么一头扎进了研制电力巡检无人机的世界。“大型的电力设备,往往都建在较为偏远的地方,传统的巡检方式,需要巡检员爬到电线杆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又费时费力。”何涛说,采用无人机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何涛慢慢发现,市面上的无人机有时无法精准满足电力巡检的需要。能不能自己研制?“面对输电线路上缠绕的异物,最快速的办法是用火焰喷射,对线路异物进行带电清除。”何涛说,将无人机和喷火装置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第一个研制方向。

  研制第一台喷火清障无人机时,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想让无人机喷火,先得弄懂飞行原理、机电知识、内燃机知识;市面上的配件满足不了需求,就自学操作车床、铣床;后来手工加工精度不够,就开始学数控加工;数控加工需要画图,我又学习了相关建模知识……”历经一个多月的反复研究和试验,何涛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成功面世,对于普通的塑料袋等附着物,只要十几秒就能清理完毕。

  创新不止步。为了应对载重能力不足、续航时间短等,第二代六旋翼无人机采用优化机身设计、提高发动机功率等方法,机体载重量实现翻番,续航时间增加25%;为了增加飞行器的稳定性,第三代清障无人机对高压脉冲点火、电压、点火频率等进行了优化,提升在高空点火的成功率……

  在众多改进中,最让何涛满意的,是矢量喷嘴的应用。“此前,由于喷火吊舱的喷嘴是垂直的,火焰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进行喷射,在需要调整角度时,灵敏度不高。”何涛向记者演示了新型矢量喷嘴——在无人机悬停不动的时候,根据异物的位置,能够单独调整喷嘴方向,确保清障的高效便捷。

  “嗡嗡嗡!”指尖操控按钮,螺旋桨飞速旋转,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何涛紧紧盯着盘旋在半空中的无人机,指挥它朝着目标飞去……

  “昨天连夜修改了参数,一会看看准确率怎么样。”飞到指定地点后,在地面人员的遥控指挥下,转动、校准、喷射,无人机搭载的油壶喷嘴扭转到合适位置,喷出火焰,一气呵成,成功清除电线上的异物。

  2018年12月,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智能巡检中心成立,标志着该公司线路巡检业务由人工向智能化转变。在不断更新无人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何涛踏遍了大山里的每一条巡检线路,最终研发出适用于重庆山地特点的自控软件和分析系统,推动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了5倍。

  多年来潜心研发,也让何涛收获了不少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巴渝工匠、重庆市技能大师……不过,最让何涛开心的是:无人机小组成员从3人拓展到了10余人。“这辈子,就想做好这个!”摸了摸右手腕上研制无人机时留下的伤疤,何涛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