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引导基层党组织立足所需开展党建共建,搭平台、建机制、抓落实,推动实现“1+1>2”的效果。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强化党建引领,就能凝聚起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凌晨1点,西北一个飞机试飞场,机库内依旧灯火通明。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为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试飞进行航空电子系统测试。
舱壁上,党员突击队旗帜格外醒目。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测试、联试,确保试飞?承担任务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研究所航空事业部党总支,决定与航空工业试飞中心航电所党支部结对共建、协同攻关。
成立党员突击队,每周召开计划通报会,每月举行飞行调度会……开展共建后,党的领导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项目顺利推进。最终,任务提前半年完成。
党建共建,合力攻坚。中国电科近年来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与党政军用户、产业链上下游单位、高校与科研机构等以及内部成员单位开展党组织共建,通过理论共学、队伍共建、业务共促,凝聚起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1+1>2”,共同攻关重大项目
国内首台高能离子注入机研制成功、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基本完成14nm工艺验证……中国电科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展厅内,展示着傲人的科研成果。
走进集成电路核心装备——离子注入机调试净化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高压仓装配制造。“发展国产装备 铸就民族芯魂”的横幅高高挂起。
为打破国外垄断,攻克一项红外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电科装备第四十八研究所半导体装备研究部党支部与用户单位——中国电科第十一研究所焦平面事业部党总支开展结对共建,共同成立行政指挥系统,电科装备党委、中国电科第十一研究所党委负责人担任行政总指挥,承担项目总体评估,满足人员、物资、经费保障等需求。
为压实党建共建责任,“五级责任体系”应运而生:项目签订单位负责人、承担单位分管领导、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承担部门负责人、项目课题负责人,一层层压实责任,一项项量化目标,推动共建取得实效。
根据组织安排,共建双方派出富有经验的党员团队,一起对接方案,分享经验,并以支部共建为牵引,建立项目重大节点调度机制,以例会方式探讨相应节点问题,推动问题解决。
国内没有同类型产品,没有经验可循,研发好比摸着石头过河。遇到困难,研发人员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双方党组织及时开展学习,从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汲取攻坚克难、许党许国的精神力量,把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同时,团队老党员积极“传帮带”,手把手地指导年轻人,激发和提升青年骨干的战斗力。
组织有力,党员冲锋,设备最终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国家所需,完成重大项目,单打独斗困难重重。通过组织联建共建,联合相关方进行合力攻坚是有效方式。有了组织纽带,就有了合作机制和平台,就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先进集成党总支以“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交付能力”为主题,与航空工业用户单位党委开展共建,建立“同上一堂党课、解决一个难题、实现一次互访”的共建机制,提高了沟通效率,使生产交付更加精准,有力保障了重点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派驻人员到成飞挂职交流学习,人员已确定并办理入职手续”“2月集中梳理某项目外场使用质量问题,成立了电路、结构、工艺等专业共23人组成的联合攻关突击队,其中党员16人”……这是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供应链部党总支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检验检测部特设实验室党支部共建工作简报上的内容。
双方党组织提前规划、制定目标,确定共建活动方案,签订支部共建责任书;同时明确责任人,每月发布工作简报,总结共建经验,推动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有了清晰的目标,压实了责任,共建双方就能产生1+1>2的效果。”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供应链部党总支书记阎庆华说,2022年,产品按期交付率达100%,质量提升计划100%完成,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协同破解发展难题
记者来到位于重庆的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晶圆测试间。电科芯片固体图像传感器事业部工程师郭安然正用真空吸笔取出一片晶圆,放到探针台上,通过显微镜仔细查看……“晶圆用于硅光电倍增管研制,该产品之前被国外垄断,国内也没有研发出来。”郭安然说。
实现全国产化替代,需要通过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和原材料研究等多个环节联动解决。但事业部对该硅晶圆的年需求量并不高,一般厂家也不愿意牺牲现有利益开展联合设计和生产。
怎么办?组织共建是可行办法。固体图像传感器事业部党总支与中国电科第四十六研究所晶华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由党组织牵头,打破壁垒,打通产业链各环节。
双方党支部建立直接沟通协调机制,成立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共同攻克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和原材料研究等问题。搭建了共建平台,生产和测试保持不间断联动。“研发进入关键环节,每天忙到半夜是常态,有时候甚至要熬上通宵。”郭安然说。
组织引领,党员攻坚。正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联合攻关小组攻破关键技术,实现了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产业链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中国电科党组引导基层党组织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建,打造了“智管家”“凝聚向芯力”“智汇空管”等一批特色共建品牌,以组织上的有力引领,搭建协作平台,解决原材料供应、研发周期长等难题,推动生产研发的顺利进行。
为研发一款场效应晶体管(FET管),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芯片技术党总支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系统业务党支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惯敏中心党支部三方共建,打通研发、生产、应用环节。各自党组织书记牵头抓进展、抢工期,对于每个版本的产品,用户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装配测试并给出反馈。“以前,用户一个月内给反馈很正常,现在平均不到3天。”芯片技术党总支书记李亮说,研发期内,产品经历了20多次版本迭代,耗时少,成效快,有助于克服“卡脖子”技术难题。
党组织“牵手”,联合培养高端人才
今年7月,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刘雨凡即将毕业,他的下一站是电科芯片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
像刘雨凡这样的专业型人才,渝芯公司这两年招收了不少。然而前些年,由于国内集成电路技术人才不足,公司常为招不到优秀人才发愁。如何让更多优秀学生知道渝芯、走进渝芯、留在渝芯?
渝芯公司党总支把目光瞄向高校,与重庆邮电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相关学院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公司挑选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共建单位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论文,联合培养;安排学生寒暑假前往渝芯公司实习实践,提前熟悉公司;共建双方还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增进彼此信任和了解……“我们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反馈机制,渝芯公司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方向和建议,我们会吸收采纳。”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玉华说。
这几年,随着与市内外多所高校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渝芯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刘玉奎欣喜地发现,来公司的优秀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中国电科第二十九研究所天线技术研究部党总支同样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相关专业学院开展了支部共建。党组织“牵手”,双方整合资源,搭建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提升员工能力水平。
以共建为基础,第二十九研究所天线技术研究部两年内引进6名优秀博士,都已成长为业务骨干;同时组织优秀党员员工到学校开展讲座,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到高校深造,掌握前沿理论……组织牵线搭桥,实现企业所需人才的“量身定制”,学生成长成才有了更多路径,学界业界密切配合,加快创新步伐。
截至目前,中国电科基层党组织累计与20家重点高校签署30份共建协议,打造“共建共成长”的联合培养模式,紧密联结工程需求与前沿技术,加快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微系统等关键领域人才培养。
“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党建联建共建实施路径和运行机制,细化工作策略和标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联建共建,集聚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科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陈锡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