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6日 星期日

雪域高原上的“牦牛博士”(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李 晨 沈 璐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6日   第 08 版)

  (一)青藏高原上,农牧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牦牛养殖也成为人们关心的大事。为助力特色产业兴起来、农牧民生活富起来,三十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姬秋梅坚守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寒牧区,专注破译牦牛的生命密码。

  (二)姬秋梅从小在牧区长大。一九八八年,二十三岁的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当时,青藏高原牦牛数量约占世界牦牛总量的九成,但西藏牦牛生产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姬秋梅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牧区实验站驻点,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调研笔记。

  (三)研究牦牛需要经常在野外工作,不仅面临低温、缺氧等困难,还随时可能遭受牦牛攻击,但姬秋梅从未退缩。二〇〇二年,她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全国唯一的牦牛研究机构“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姬秋梅任中心主任,牦牛研究迎来全新发展期。

  (四)姬秋梅及团队以西藏自治区十七个牦牛主产区为主,开发世界首个牦牛基因芯片,建立中国牦牛基因库;选育牦牛良种四千余头,后代产肉性能提高八至十二个百分点……二〇〇六年,接受胚胎移植的三头牦牛顺利产崽,标志着我国牦牛胚胎移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姬秋梅还与研究人员一起,以“科技走村入户”“科普入社区”等形式,连续多年在高海拔区域、科技示范基地、牧民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五万余人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百余场。仅牦牛育肥一项,就让示范区农牧民每年增收一千多万元。

  (六)由于长期在高寒缺氧环境下超负荷工作,姬秋梅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前后共进行了三次心脏手术。但她最关心的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她希望更多青年人投身牦牛研究,“有一股子牦牛般倔强坚韧的精神,在科研上多出成果,真正服务西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