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闽西南的山间云雾缭绕,一垄垄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引来许多游人拍照打卡。这让谢东庆心里美滋滋的。
“这片茶树是我20多年前种下去的。”这段时间,年逾古稀的谢东庆时常带着新买的相机到自家茶园转一转,“这小小一片茶叶,是我几十年来的心血和事业,也见证着两岸割舍不断的情缘。”
谢东庆出生在台湾彰化,是最先到福建漳平投资茶园的台农。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批台农跨越海峡来到漳平,在这片热土上种下一棵棵茶树,也绘就了一幅幅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画卷。
扎根“大陆阿里山”
“好生态,让我下定决心”
为什么来到大陆、选择漳平?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谢东庆经常被问起这个问题。
“台湾高山茶发端于福建。我祖籍就在福建,想在这里找一片合适的地方投资茶园。”1995年冬,四处寻找茶叶种植基地的谢东庆第一次来到永福镇。这里地处高山盆地,群山环抱,当地农民一直以种植蔬菜和花卉为主。
“高山云雾出好茶。”一番考察之后,谢东庆发现,永福的纬度、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与台湾阿里山相似,非常适宜高山乌龙茶生长,“这里平均海拔78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3摄氏度,属于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且没有工业污染,肯定能出好茶。”于是,谢东庆承包了永福镇后盂村的600多亩荒山,雇请300多人垦荒整地。连续奋战3个月后,茶树在永福镇生了根,谢东庆也创立了漳平第一家台资茶企——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
“当初,是永福的好生态让我下定决心。”回想起20多年前的往事,谢东庆感到十分幸运。
茶树种下了,茶园如何才能经营出特色?谢东庆大力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茶园成为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旺季时单日游客能达数万人。
“把台湾阿里山‘搬’到福建。”“2022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这样介绍谢东庆,他也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台湾同胞。“希望更多台湾农民可以参与到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中来。”谢东庆说。
受到谢东庆的鼓舞,一批又一批台农来此投资创业,永福镇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也是大陆规模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2006年7月,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在永福镇挂牌成立,2008年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目前,共有600多名台农扎根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营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种植高山茶面积5万余亩,年产茶5800余吨,实现产值10亿元。”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北泉介绍,漳平台创园连续6年在全国28个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优秀等次),并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享受“保姆式”服务
“好政策,让我更加安心”
把鲜黄豆磨成豆浆,加入益生菌和红糖,发酵稀释后浇灌在茶树根部;黄豆渣配上蔗渣、米壳等发酵,在大寒时开沟掩埋,这就是茶树的“营养大餐”……台农李志鸿介绍自己的种茶妙招,“我的茶树都是‘喝豆浆’长大的,品质好,更受欢迎。”
李志鸿与茶结缘的故事,要从他的父亲李仰苏讲起。
“我的父亲出生在永福镇李庄村,1947年赴台经商,后来定居台北。从上世纪80年代两岸恢复交流起,我就经常随父亲返乡探亲,捐资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因为浓厚的故乡情结,2004年,李志鸿回到李庄村,投资建设起2500亩的高山乌龙茶绿色生态基地。
那么大的投资,有没有遇到困难?“困难是有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年逾花甲的李志鸿快人快语。
投资初期,要把荒山变“熟地”,开发成本很高。“从平整土地到自动喷灌系统、从茶树苗到人工,每亩投入高达3万多元,没多久资金链就出了问题。”怎么办?最好是能找银行贷款。“但是我们在大陆没有房产等可以抵押,很难申请贷款。”最终,在地方政府协调支持下,中国农业银行福建分行通过茶树抵押为李志鸿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说的是10多年前,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李志鸿细数如今能享受的政策:茶山办有林权证,享受“同等待遇”;工厂和民宿盖到哪里,政府就把道路硬化到哪里;贷款利率享受政府贴息后不到1%,比台湾最低农业贷款利率还优惠将近一半;用水每吨只要0.85元,电力系统还提供七折优惠……“这些好政策让我更加安心,全力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仅2022年,李志鸿就通过贴息贷款政策贷了2000多万元,用于观光工厂的改造升级。
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让李志鸿感触很深。“项目审批过程是否规范?”“基层干部是否有推诿扯皮、吃拿卡要问题?”……李志鸿经常会得到漳平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关心。李志鸿说,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
如今,李志鸿创办的福建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建成了海峡两岸高山乌龙茶规模最大的现代茶厂,生产的茶叶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大陆市场可以成为台湾农民发展奋斗的另一个春天,茶叶可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使者。”今年春节,李志鸿回到台湾南投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老乡们都非常吃惊,也非常羡慕我们在大陆有这么好的发展条件。”李志鸿话语间带着些自豪,“我们今年可能要接待好几批来考察交流的台湾乡亲。”
搭上乡村振兴“快车”
“好前景,让我充满信心”
在高山茶园中寻一间木屋,采茶、品茗;吹山谷清风,看满天繁星,赏日出云海……这是陈耘嘉打造的岳山嘉茗茶庄园。
陈耘嘉是追随祖辈返乡的“台三代”。
“1948年,我的爷爷从大陆去台湾教书,但一直对家乡牵挂不已,总是告诉我们不能忘根。”2005年,陈耘嘉的父亲陈宪智回到家乡——漳平官田乡,开发了600多亩茶园。2015年,陈耘嘉来到茶园看望父亲,发现这里有好山好水好政策,于是辞去了台北一家科技公司的工作,接手父亲的茶园。茶园的“蝶变”正是从那时候开始。
坚持不打农药,改变茶园种植方式,全面转向生态有机;将老茶厂改造成观光茶厂,增加采茶、制茶等休闲体验项目;建设主题民宿、茶室,把茶园和民宿融为一体……“我们的定位是集吃、住、玩、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人文休闲茶园,让旅人可以远离喧嚣浮躁。”陈耘嘉还将爷爷的书法和茶道相结合,展现代代传承的茶香墨韵。
如今,岳山嘉茗茶庄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身着采茶服、腰系小竹篓的游客。“旺季时民宿一房难求,今年‘五一’期间的客房已经预订出去很多了。”陈耘嘉认为自己是搭上乡村振兴“快车”的幸运儿,“这样的好前景,让我充满信心。”
采用自然农法种茶,也给陈耘嘉带来意外的惊喜。“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会有很多小虫来啃咬茶叶,其中一种虫叫小绿叶蝉,茶叶被它叮咬后反而散发出天然的蜜香。”于是,陈耘嘉就以蜜香特色研制生态特色茶品,得到很好的市场反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耘嘉感慨道,“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馈赠吧!”
越来越多像陈耘嘉一样的“台二代”“台三代”来到这片热土,他们或接手父辈的产业,或另辟一方天地——陈濂丰不仅接手了父亲300多亩茶园,还另外自己经营了600多亩,同时担任漳平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为广大台农服务;曾中信不仅协助父亲在茶园建设民宿,还在永福镇中心十字路口开了一家“台湾茶叶故事馆”,经营特色奶茶和小吃,也拓宽了茶叶销路……
春分过后,漳平台创园的茶树枝丫上已经冒出三两片嫩绿的芽,再经几场春雨的滋养,春茶就可以开采……台农们在大好春光中迎来了忙碌的新一年。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大陆阿里山’已成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示范样板。”漳平市委书记马桂秋说,将继续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文章,积极探索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路,全力把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名片擦得更亮。
版式设计:沈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