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唱出今日中国的底气与志气(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㉜)

徐铭聪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3日   第 05 版)

  我是听着民歌、唱着民歌长大的。从6岁开始,我的生活就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声乐成了无法割舍的爱。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我有幸考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成为一名演员。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排练、演出,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而歌”的重要意义。于我而言,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员,不仅仅是因为从儿时延续至今的热爱,还有心中那份“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向往与坚持。

  2022年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前身——中央歌舞团成立70周年、东方歌舞团成立60周年。我和9位艺术家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新时代十年文艺创作的收获,表达牢记初心使命、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决心。总书记回信勉励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这让集团所有人都倍感光荣、备受鼓舞。

  表演要靠实力,名声要靠德艺。很多前辈教导我,学艺先学德,德永远排在艺之前。集团老艺术家李谷一曾说,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再在作品上下功夫,艺术生命才可以走得远。崇德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我们要严公德、重品行、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弘扬行风艺德。

  在崇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尚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艺术修养,努力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记得上大学时,有段时间练习古曲《关雎》和《紫菱洲歌》,我始终不能很好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后来,我开始细细品读《诗经》和《红楼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体悟,我逐渐认识到,提升业务水平并不只是技巧的练习,更要关注、挖掘和表现出作品的精神能量与文化内涵。把美的价值注入精湛的技艺之中,让思想和艺术相得益彰,作品才有灵魂,才能传之久远。

  如同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件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演唱经典民歌《我们是黄河泰山》时,我总是饱含激情,内心深受震撼。这首歌曲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激励着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每每学习和演绎这样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我的艺术思想便得以滋养,家国情怀持续深化,对新时代文艺创作方向、内容的思考更加深入。我们要接好前辈艺术家的接力棒,唱出今日中国的底气与志气,让中华儿女更强烈地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

  在音乐之路上走了20多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攀登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给予人们更多登上大舞台的机会。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中焕发新风貌,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员,本报记者王珏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