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一桥跃两岸,孤岛连双城,海南省海口市北港村——

海岛路通 幸福花开(倾听)

本报记者 孙海天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3日   第 07 版)

  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工程全景图。

  执法巡逻车行驶在硬化后的村道上。

  大桥通车后,村民驾车到海口市购物。

  北港岛沿海滩涂上,游客在赶海拾贝。
  以上图片均为王聘钊摄

  核心阅读

  海口市美兰区北港村,位于孤岛北港岛上,从前村民进出岛都靠坐船。2019年,海文大桥建成;2021年,北港岛互通工程通车。一桥跃两岸,天堑成通途。

  村民们结束了400多年来靠船出行的历史,建起了新房子,吃上了旅游饭,教育和医疗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近日,记者走进北港村,近距离探访两年来的新变化。

 

  午后的北港岛,海风拂面,汽笛声声,游客络绎不绝。

  渔船靠岸,卸下满仓渔获。海鲜店老板饶朝明一早便等在码头,待鱼虾落筐,挽着袖子上前挑拣。附近在沙滩拾贝赶海的游客们也凑过来,挑选新鲜海货。“游客多,生意好,忙不过来了!”饶朝明喜眉笑眼。

  这里曾经是一座孤岛,人迹罕至、土地贫瘠。岛上的北港村是海南省海口市唯一的岛屿行政村,位于海口东北部的近海,东与文昌市铺前镇、西与海口市演丰镇隔岸相望。村民2000多人皆是渔民,每日捕鱼摇橹运到市里,既折腾又难卖上好价钱。

  2019年,海文大桥建成,一桥跃两岸;2021年,北港岛互通工程通车,天堑成通途。通过上桥匝道,无论到海口还是文昌,都是“一脚油门”的事。北港村村民们结束了400多年来靠船出行的历史,开上轿车,盖起楼房,还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便民路——

  “楼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

  如今,从海口江东新区驱车前往北港村,先上海文大桥,再下北港岛互通匝道,只需10分钟的车程。

  若放在几年前,走这趟路得先开车绕过整个东寨港,到文昌市铺前镇,再从渡口换乘渡船上岛,路程足足多上10倍,多花4个多小时。那时,村民日均出行450人次,渡船每次最多坐31人,一天要发船近40趟次。

  过去,对北港村村民来说,要盖房,运材料可不是易事。建一栋二层小楼,把材料从文昌市运到北港村,得把材料装袋装船,到了岛上再卸货,需要运30趟船,4个多月才能建好。

  10年前,村民陈才霞建水泥房的时候,所有的材料都靠货船运进岛,运输费几乎高过材料费。

  而眼下,进出岛的路一通,水泥再也不是“奢侈品”了。

  北港村村民、村委会原主任陈奕军掰起手指算账:一辆小货车能装6吨沙,运一回抵得上两趟船;两个月就能建好一栋房,花费还少了一多半。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就好像一夜之间,楼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他感慨道。

  不再闭塞的北港村,由里到外都焕然一新。垃圾清运车开上岛,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们用水方便多了。

  政府先是出资修建了4.9公里长的环岛路,如今又着手改造起村里的土路。据美兰区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港村巷道硬化铺设项目共铺路7135米,投资额为600万元,今年2月底已经全部完工。

  “家门口踩了半辈子泥,没想到能过上‘出门硬化路,抬脚就上车’的生活。”村民陈琼艳满是欣喜。

  “小岛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热闹啦。以前想都没想过这样的好日子!”陈奕军乐呵呵地说。

  幸福路——

  “娃娃们都能去镇里读书了”

  两年前,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工程通车的那天,村民们喜气洋洋,北港小学的老师陈奕雄心情却有些复杂。

  “学校里没有学生,马上就要被撤并了。”陈奕雄叹了口气。他是土生土长的北港人,18岁离家打拼成了一名水手,2004年回到家乡教起书,领着每个月600多元的薪水,一干就是十几年。

  从前北港岛交通不便,如果小孩想去铺前镇上学,得每天凌晨4点起床,光乘渡船就要花上个把小时。孩子没处读书,村民喊着“上学难”,政府便设立了北港小学。

  这些年,随着生活改善,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往海口、文昌办学条件更好的学校,北港小学的学生逐渐流失。直到2021年被撤并前,仍有4名老师坚守在岛上执教,学生却只剩下了3个。

  “匝道一通,就知道要告别了。”陈奕雄虽不舍,但更多的还是高兴,“现在,从岛上搭车到镇里用不到20分钟,再也没人喊‘上学难’,娃娃们都能去镇里读书了!”

  一桥飞跃天堑,连通两座城市,也连着北港岛,连着民生民心。

  “过去大家有三怕,一是怕出行,二是怕生病,三是怕台风。”如今北港人不再害怕出行,教育条件好了以后,又开始关心起医疗和台风问题。

  作为岛上唯一的村医,陈明富在北港村卫生室干了20多年,对岛上医疗条件的改善感触最深。

  “早先医疗物资靠货船补给,几天一送,常常匮乏、紧缺。村民生了急病,救护车只能停在对岸的码头,等渡船载患者过去。”陈明富说,如今路修到了家门口,他随时可以开车到市区领取新一批医疗物资,救护车也能直接开进村里。村民们小病不用出岛,急病也不再恐慌。

  北港岛临海,最怕的就是台风。

  村民饶朝泰告诉记者,过去只要一到台风季,北港岛就海水倒灌、停水停电、一片狼藉。

  这些年,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对北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避风港,推进防潮堤加高加固工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利用海岸带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抵御台风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

  “能在台风夜睡个好觉,日子越过越舒心!”饶朝泰说。

  发展路——

  “吃上旅游饭,不愁没人来”

  放在过去,饶朝明从没想过自家也能吃上旅游饭。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挣钱盖起二层小楼,已经是周围人都羡慕的好日子了。

  “通桥那年,岛上头回来了游客,但当时村里没人做旅游。”饶朝明见着商机,果断将自家房子规划装修,开起了海鲜店。游客赶海挖到鱼虾蟹,可以直接拿来店里加工享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意根本忙不过来,收入很可观!”

  北港村村委会委员陈文东介绍,来北港岛的游客,基本都是奔着赶海和观鸟而来,“以前是交通不便没人知道,现在路一通,每逢假期都堵车呢。吃上旅游饭,不愁没人来,还怕人太多!”

  路一通,思路也通了。“现在游客有地儿吃饭了,想过夜却没处住。咱家早年间建起了三层小楼,有些闲置的屋子。现在也想改造成民宿,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陈才霞说。

  下午4点,游客仍然络绎不绝。记者环岛而行,北边潮来潮往,南边则是成片的红树林。潮水渐退,滩涂上爬出打洞的相手蟹,弹涂鱼顾自跳跃,四处都是鼓虾发出的“咔咔”声响。成群白鹭或隐于枝间、或歇在滩涂。不远处,一座高高的观鸟台正在修建中。

  这些年,北港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贯彻落实海南省有关休闲渔业发展的要求,鼓励渔民转产转业,推动近海养殖清退工作。曾经的穷渔村,如今已是“两岸红树夹古津”。

  人气旺,还得配套足。

  眼下,由美兰区乡村振兴局牵头的北港渔村乡村振兴项目已经施工过半。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共建设6个项目,其中包括在原北港小学闲置场地建设一座面积2400平方米的游客集散中心、铺设沥青及道路硬化项目等。

  “以前北港是伶仃孤岛,现在却成了两座城市间的通衢。”北港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符少飘这些天格外忙碌。村民们有新的发展想法、乡村振兴项目细节要落实,周围的村子也想来学习,符少飘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远处,阵阵海浪拍打着防潮堤,忙着赶海的渔民、游客抬头看去,海文大桥凌空飞渡,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版式设计:汪哲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