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将齐聚一堂,认真履职、共商国是。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征程上如何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记者采访了6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听他们谈体会、话期待。
——编 者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我一直关注基层社会治理问题。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我所在的源头村就是一个例证。村两委带领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村里各党支部、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担当,并且建立“网络台账”,村民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各党支部的工作情况,以此获得村民信任与支持,激发村民干事热情。
再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此前村民矛盾纠纷多的问题,我们推动构建多方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既讲明法律、讲清政策,也讲“家和万事兴,邻里一家亲”的道理,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今后,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干好工作,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我坚信,随着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社会必将更加和谐有序,“中国之治”基石必将不断夯实。
(本报记者 金 歆整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五小学教师覃恬静:
托起孩子的美好未来
我是一名95后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层教师。我是受益于国家定向师范生政策的一员,毕业后回到乡村教书育人,努力用知识和力量托起孩子的未来。
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条件保障也达到新水平。以我们环江县为例,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不断提升,学校对音体美等专业教育也更加重视,学生发展更全面,前几年通过了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今年,我将围绕如何更好地关爱培养留守儿童、如何让更多好老师到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开展教学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努力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本报记者 倪 弋 李 纵整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
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作为一名来自上海民营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我重点关注研究如何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国两会上,我走上“代表通道”,围绕高质量发展谈了一些认识体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迈过转型升级这道坎。转型是手段,升级是目标,转型不是转行,而是对主业的深耕。近年来,我紧扣发展大局,深入调研思考,进一步认识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同时要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长三角产业链的补链固链强链,组建了多个长三角产业链联盟。以长三角超导科技产业链联盟为例,多家企业联合联动,坚持自主创新,聚焦超导材料、超导电力设备等领域,聚力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如今,由产业链企业共同参与并推进的全球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已在上海投入运行,该工程项目的线路长度、载流量、应用场景等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标准。
做强产业链,增强创造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今后,我将继续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建言献策,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本报记者 张 璁 巨云鹏整理)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
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党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历史与现实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同时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参与力度、提升贡献水平。
作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我要进一步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深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空间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案、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本报记者 李昌禹整理)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
筑梦九天永不停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重要部署。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我要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所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团队,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神舟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将16名、26人次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为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必须突破逃逸系统这一载人火箭独有的核心技术。研制团队在设计之初就深知这项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经过4年艰苦、细致的筛选、分析,研制团队设想了310种火箭故障模式,并对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11种故障模式进行了上万次的仿真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后来,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不断深入,进入空间站阶段,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以应对快速发射救援飞船接回航天员的需要,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内在要求。今后,我将和我的团队一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在太空中书写更多新传奇。
(本报记者 杨 昊整理)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要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多建有用之言、多谋务实之策。
近年来,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从中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山乡巨变。比如,乡村资源要素活力持续激发,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下乡、返乡、兴乡,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乡村大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不断涌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有序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5年间,我重点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一年聚焦一个“小切口”,如种业发展、粮食作物收入保险等,共计提交13件提案。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已经发布,明确指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我将继续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准备在加强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建设方面提出建议,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李昌禹整理)
版式设计:张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