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西开展公益诉讼——

打击电捕蚯蚓 保护土壤生态

本报记者 李 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7日   第 13 版)

  “现在大家都知道捕捉野生蚯蚓是违法行为,我们卖的都是有正规手续的养殖蚯蚓。”近日,在广西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一名店主表示,不仅野生蚯蚓被禁止销售,电捕野生蚯蚓的电蚯蚓机等也已被禁止销售。

  “自去年8月广西查办第一起电捕野生蚯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以来,我们已督促协调多个部门,严厉打击电捕野生蚯蚓行为,保护土壤生态。”广西南宁铁路运输检察分院第五检察部(公益诉讼)主任顿兴刚说,广西已经办理了一批电捕野生蚯蚓公益诉讼案件,开展了一系列保护野生蚯蚓的宣传活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蚯蚓在平衡和稳定土壤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价值,可以疏通土壤,促进土壤物质循环。由于蚯蚓制品具有药用价值,近年来,一些地区电捕野生蚯蚓乱象频发,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损害。

  玉林市是广西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2022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线索反映玉林市野生蚯蚓遭“灭绝式”电捕。检察院对线索进行研判后认为非法电捕、收购、加工、销售野生蚯蚓问题可能涉及跨行政区域管辖,为便于开展对电捕蚯蚓产销供产业的全面监督,推动系统治理,便将线索交由南宁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审查办理,并指定专门办案组负责指导跟踪办理工作情况,启动“三级院一体化办案模式”统筹案件办理工作。

  “接到交办案件线索后,我们立即成立专案组,走村串户进入玉林辖区的田间地头开展调查核实工作。”顿兴刚说。专案组走访了十几个自然村,田地里都没有发现有人电捕野生蚯蚓。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电捕野生蚯蚓现象持续多年,当地农田野生蚯蚓已经少了很多,现在许多人都是进山里电捕野生蚯蚓。

  “我们调整思路,从查处售卖电捕蚯蚓设备开始找线索。果然发现玉林地区有很多五金店都公开销售地龙仪或电蚯蚓机。在整治电捕设备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批人员购买相关工具,疑似从事电捕野生蚯蚓活动。”专案组成员、南宁铁路运输检察分院第五检察部(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林剑说。

  经过数个星期摸排走访,专案组发现,有村民凌晨携带工具,疑似在大容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电捕野生蚯蚓活动,便驱车300多公里赶赴现场办案,督促有关部门查获电捕野生蚯蚓人员1名,放生野生蚯蚓29斤。经多个部门协作,最终,林业执法部门对该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3000元的决定。

  “整治电捕野生蚯蚓行动中,南宁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起,案件所涉辖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销售电捕蚯蚓工具,非法收购、加工、销售野生蚯蚓情况,同时还发现行政机关存在适用法律方面的困难。”林剑说。为了解决行政机关的顾虑,专案组邀请了农科院专家、律师、政协委员与行政机关同堂论案。最终,由市场监督部门联合林业、农业农村、公安、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在检察院的监督下形成联动机制,建立线索反馈和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强化法律适用和案件查办能力,破解现实难题,联合开展野生蚯蚓保护工作,全面加强野生蚯蚓出售、购买、利用等多环节监管,重点围绕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野生蚯蚓捕杀设备进行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和生产、销售没有产品合格证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

  “办理电捕野生蚯蚓行政公益诉讼案,我们也遇到很多法律和政策问题,正在积极向自治区检察院请示,建议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草案,加强对野生蚯蚓等普通野生动物物种的保护,完善电捕野生蚯蚓监管,推动科学扶持蚯蚓养殖和替代产业发展。”顿兴刚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