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湖北利川市毛坝镇善泥村——

设置公益岗位 维护污水管网

本报记者 强郁文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2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依托“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善泥村试点建设了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新型污水处理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并进一步谋划从“污水”到“清水”再到“水资源”的升级,推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进一步降本增效。

  

  茶园依山绵延,微风中绿意点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善泥村硒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元康拨开枝丫,仔细嗅了嗅,“自从村里建起生活污水处理站,空气、土壤再也没有异味了。”

  依托“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近年来,位于山区的利川市毛坝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第三方环保公司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设置公益岗位服务于设施维护,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何建——

  有好水,才能产好茶

  回到办公室,姚元康摆开茶具,清洗、冲泡,轻呷一口茶,“古人说,煮茶的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种茶也是这样,山水种出来的茶,汤清亮、茶味浓。水质要是不好,味道可就差多啦。”

  姚元康时常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大人去毛坝镇上赶集的场景。一到夏天,孩子们都爱去离集镇不远的毛坝河游泳,“那水清得嘞,能看见鱼,可以直接喝进肚子。”姚元康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镇上人口少、居住分散,污染也少。

  毛坝镇面积较大,周围群山环绕,集镇所在的位置是全镇海拔最低的地方。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搬出大山,到镇上安家。2010年左右,集镇人口增加到近7000人。人口集中了,生活污水也多了起来,毛坝河水质受到影响。

  河流污染,引起政府重视。2011年,毛坝镇在集镇中心处的沙坝社区建设了一处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毛坝河是由毛坝镇13个村的20多条小溪汇聚而成——集镇上的工程效果虽好,却不能覆盖较远的村落,无法推广。

  “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主任科员雷扬富介绍,利川市平均海拔超过1100米,许多村子山大人稀;而建一座能处理5000人生活污水的工程,需要投资2000多万元。

  要不要再建污水处理设施?几年前,毛坝镇曾召集几位村支书一起商议。

  眼前,漫山遍野的“利川红”茶园葱葱茏茏。为保障品质,毛坝镇种植的“利川红”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种茶30余年,茶叶早已成了全镇老百姓的“金枝玉叶”。

  “建,要建的!”刚上任的善泥村村支书田伟说,“有好水,才能产好茶,村民们都支持。”

  “可是……资金从哪儿来?”大家犯了愁。

  2019年,利川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经过招投标,毛坝镇人民政府与恩施州澳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善泥村试点建设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新型污水处理工程。

  怎么建——

  要省钱,要稳定运行

  站在善泥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排水口处,植被随风摇曳。拿着透明杯子舀起一杯水,水体在阳光下清澈见底。“我们处理的尾水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排放标准。”澳强环保负责人梁文军说。

  另一旁,管网收集的污水正缓缓流入进水口。格栅和隔油器启动运行,拦下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油分,水体进入生化调节池。

  “调节池内投加了特制微生物菌群,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经过脱氮除磷,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稳定的无机物,再通过人工湿地过滤,达标后排放。”梁文军介绍。

  施工正式开始前,田伟特意跑到澳强环保考察了一番。项目利用新技术,总投资仅110多万元,村里还不用掏钱;和传统设备相比,靠新能源提供动力,不费电;面积150多平方米,节约地;工作起来挺安静,没噪声。田伟得出结论:这是一项符合山区需求、“小而美”的污水处理设施。

  2019年12月,善泥村新型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经征求村民意见,污水处理站建在善泥村一组附近。这里是全村户数最多的居民集中点,有村民600余人,污水排放量较大。

  “我们主要考虑当地的人口峰值和地形气候特点,让污水处理既省钱,又灵活方便。一般情况下,峰值达到1000人,按照日处理100吨设计;污水管网总长度约3000米。”梁文军说。

  没想到,设施投运没多久就出了问题——运行动力不足。这套设备主要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处理污水所需的电能;理论上,只要蓄电池充足电,能保证污水处理工作正常运行至少一周。

  这是怎么回事?得知情况,利川市生态环境部门上门查看,建议将污水处理站接入市电。“市电,简单说,就是居民家里用的电。”梁文军解释,利川山区进入冬季后,雨雾天气频繁发生,太阳能和风能不足以时刻保障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

  有了经验,企业后期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站都采用太阳能、风能与市电互补型动力。“为给村里节省电费,我们反复测试,对需要用电的水泵、风机等做了特殊设计,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设备整体功率、减少耗电量。统计发现,每站每月平均电费只需5元左右。”梁文军说。

  如何管——

  勤维护,设公益岗位

  “启动毛坝镇善泥村1号风机。”几十公里外,技术人员开启手机移动端远程操控系统。手指轻轻一触,善泥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立即接收信号,执行工作。

  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农污运维平台”,澳强环保借助物联网和云技术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实时监测。“设备中装有传感器,一旦出现故障,后台会自动收到报警。技术人员接到报警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检修服务。”梁文军介绍,曝气和泵水时长根据季节而不同,有了这项技术,技术人员远程便可操作修改,节约了大量时间。

  尽管远程监测省时省力,设备的日常维护仍离不开人。2021年,利川市生态环境部门决定每年向建设污水处理设备的村拨付6000元污水设施维护经费。善泥村村委会在此基础上设置公益性岗位,将设备保养工作落到了实处。

  这天清早,脱贫户欧阳涛来到污水处理站,按照技术人员传授的方法清理格栅杂草。“我每周来一次,每次大约半小时就能完成。”欧阳涛说,“检修工作不复杂,关键是要做有心人。村民盖房子,有没有把管网挖坏?山里下了大雨,有没有把管网冲毁?这些,我要时刻关注。”

  随着生态环境一天天改善,小山村游客越来越多。2021年8月,村民杨奎投资十几万元,创办了全村第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赶上避暑季,都忙不过来!”

  利川属喀斯特地貌,虽降水丰富,但地表难以存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现在,我们正谋划从‘污水’到‘清水’再到‘水资源’的升级,推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服务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等,进一步降本增效。”毛坝镇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利川市已累计到位各级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0138万元,共铺设农村污水管网59.9公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