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美育滋养美好生活(新语)

赵思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1日   第 12 版)

  美好生活需要“美”,人们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需要提升感受美、追求美、展现美的能力。作为提升审美素养的重要力量,美育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审美的感知能力,进而唤起人的生活热情,增强人的生活信念,激励人的精神状态。

  正因如此,美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美育实践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了整体美育的良好格局。

  家庭美育的基础作用需要重视。家庭美育的特点是融入日常生活,孩子的美育认知基础通常是在家庭日常的环境、气氛、情感和活动中形成的,并由此影响道德修养的养成、审美观念的形成、价值体系的建立。例如家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品行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直观“教材”,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审美品位,塑造着孩子的审美趣味。家长要认识自己的引导作用,重视正确审美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校美育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学校美育是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在养成正确审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提高学校美育水平,要把健全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放在第一位。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美育课程。在开齐开好各门公共艺术课程的基础上,要注重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另一方面,要逐步实现各学科中美育的渗透融合,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设重实践的跨学科教育课程。此外,组织开展生活美育实践,可以使美育更接地气。例如,在学校开展服装、花艺、茶艺、美食、装饰等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生活美育实践活动,既培养生活技能,又提升生活品位,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感。学校还可以制定审美艺术教育量化标准,例如让学生选择一样乐器学习、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等,将美的培养纳入日常学习中。

  社会美育的引导作用持续发挥。社会美育是在社会层面进行的美育实践,是审美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熏陶和感染。社会美育通过剧院、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等文化艺术机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形成审美文化的共识。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剧场、美术馆,它们不单是表演、展览的场所,还能对大众进行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比如国家大剧院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微课堂等艺术普及教育品牌开展青少年美育工作,为大中小学师生提供教学平台及欣赏平台等。

  美育的意义,在于以美的追求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以高尚的美引导生活,将持续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