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易思维科技把实验室成果与一线生产深度融合——

用机器视觉助力汽车“智造”(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窦 皓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0日   第 19 版)

  机器视觉是工业制造的“眼睛”。在国内,不少汽车生产厂家使用的机器视觉设备都来自浙江杭州滨江的“隐形冠军”企业——易思维科技。“我们的传感器,相当于给工业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具备视觉判断能力的‘大脑’。”易思维科技创始人郭寅说。

  汽车生产线上,许多装有“眼睛”的机械手臂正在待命,一辆刚刚结束喷漆操作的汽车驶入车间。检测、打磨、抛光……在机械臂来回伸缩摆动之间,漆身变得越加光滑亮泽——这一切都在程序的设定下自动完成。

  发现漆身缺陷,过去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通过眼看手摸做出标记。如今机械臂上的漆面视觉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比头发丝更细微的缺陷,既精准又高效。

  挡风玻璃安装是否准确到位?门间缝隙及表面平整度是否达标?一辆车由许多个零件拼装而成,生产线上携带易思维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可代替人工完成识别、测量、定位、检测等工作,确保每一辆车下线时质量可靠。

  长期以来,工业视觉技术被国外品牌垄断。由于进口设备价格高昂等原因,国内汽车制造领域机器视觉的普及程度比较低。2016年,郭寅与来自天津大学的师兄弟们走出实验室,组建初创团队,创立易思维科技,锚定汽车制造视觉检测新赛道。

  起初,团队专攻机器视觉,对汽车制造领域生产工艺并不精通。后来以机器视觉技术助推国内汽车制造领域智能化升级为目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很快补齐了短板。

  “视觉检测技术原理清晰,但由于工业制造环境较为复杂,应用落地并不容易。”该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面对实际生产照明、电磁等多种干扰,视觉检测往往可靠性低、实时性差、适应性弱。迎难而上,团队从基础研发做起,花费数年时间,解决了现场环境下视觉检测系统的高稳定性、强适应性和高精度问题,让“眼睛”和“大脑”在复杂环境中协调一致。

  如今,团队成员不仅精通机器视觉,还成了汽车行业的专家。在参与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团队逐渐挖掘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先后研制出包括测量、引导、检测、识别在内的4大类、10余种成套工业视觉检测装备。突破各项技术难题后,团队整合各类技术,形成了高现场可靠性、高工艺匹配性、高应用灵活性的视觉检测系列技术,建立了制造现场综合几何信息感知成套技术体系。

  目前,易思维科技走进200余个整车厂,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至400余人。在机器视觉领域,看中杭州滨江的全产业链的良好生态,公司将总部从天津迁到这里。经过数年深耕,易思维科技逐渐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的赛道——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端的机器视觉应用。

  在易思维科技厂房的一角,承力索、接触网、铁轨等组成的一段长约50米的仿真高铁轨道线路上,科研人员正在做产品测试。郭寅介绍,未来,传感器装在火车上,可以对沿线的轨道隧道进行检测;架在铁轨旁,可对车体上的一些关键零部件进行检测,让运维检测更加智能可靠。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