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团结就是力量》传唱八十载(品味红色经典)

卢 乔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6日   第 20 版)

  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团结就是力量》是对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历史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的写照。80年来,这首歌伴随着时代的脉动传唱不衰,凝聚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国人,在时光中沉淀为红色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这首《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唱了整整80年。直到今天,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依然热血沸腾。

  1945年,我出生在延安,比我大5个月的赵姗姗同样出生在延安。1949年,我们与各自父母随部队到北京,后来一同在北京育才学校学习。有一次,学校组织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在展墙上的《团结就是力量》曲谱下面,赵姗姗发现了作词者和作曲者的名字:牧虹和卢肃。牧虹是她的父亲,卢肃是我的父亲。我们很小就会唱《团结就是力量》,却并不知晓词曲作者是谁。在我面前,父亲从不提这是他写的歌,也不提那些光荣往事,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后来,我们查找资料,才了解这首歌诞生的经过。

  在老乡屋后的山坡上写就,在每一个时代“流行”

  《团结就是力量》本来是一个小歌剧的幕终曲,创作和初演于1943年夏天,由西北战地服务团首演于晋察冀边区平山县滹沱河边的西柏坡镇北庄村。

  当时正处于抗日敌后战斗最紧张、最残酷的“黎明前的黑暗”。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上连年严重干旱,根据地群众生活困难,全靠上山挖野菜、捋树叶填肚子。父亲和战友们白天工作,晚上参加减租减息斗争。这是《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背景。

  “团结就是力量”,这样一个主题,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滋养出的团结精神,是“民齐者强”“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是面对困难时的永不放弃。《团结就是力量》是对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历史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的写照。唱这首歌,我们会想到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日将领,想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想到敌后根据地参与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无数军民……想到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用团结一心书写的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

  整部小歌剧是父亲和牧虹在老乡屋后的山坡上写出来的。一个星期写完就上演了,牧虹是编剧、导演,又兼演员。父亲是作曲兼指挥。仲伟、管林、刘沛、朱星南都是主要演员。

  小歌剧公演,《团结就是力量》面世了。这部剧在抗战的大主题下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出不靠救世主、团结就是力量的呼喊,描绘抗战大团结、迎接新中国的动人前景,首演即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赢得巨大共鸣,继而在晋察冀边区传播开来。

  从解放战争起,《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平唱,在重庆唱,在昆明也唱。和平解放北平时,父亲在街头见到高校学生们挽着臂膀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据说是北平的学生在张家口学会了这首歌。这首歌还传唱到了日本、越南,据在越南工作过的音乐家介绍,当地群众也会唱《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更是在每个时代都被唱响的“流行曲”。在我的记忆里,1998年南方特大洪灾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团结就是力量》;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几千名共青团员和青少年组成的合唱团在天安门广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我还了解到,在这首歌的诞生地西柏坡镇北庄村,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80年来,这首歌始终和广大人民在一起,伴随着时代的脉动传唱不衰,凝聚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国人。

  河源旺盛才能波澜壮阔,好作品从生活中来

  《团结就是力量》为什么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

  这首歌色彩鲜明、朗朗上口。它在音乐上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外国近代音乐的艺术成就。父亲曾在一篇文章中剖析:音乐有进行曲节奏的铿锵有力,接连向上的六度大跳进,形成这首歌的特殊风格,更响起对革命胜利的确信。虽然是进行曲风格,但它充分运用了五声音阶的素材,使其具有浓烈的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

  创作《团结就是力量》时,父亲已经在晋察冀边区工作了五六年。按说与敌后抗日军民生死与共,算是在深入生活了。但在创作了一些热情洋溢的作品之后,他感到自己写出的作品有些“空”“涩滞”“难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电波中传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像在他的心头拨亮了一盏明灯。父亲认识到:“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应当更进一步地深入生活,更进一步地与群众结合,更深入地参加到斗争中去”。他认为,文艺工作者既是专业干部,又肩负着实际的斗争、生产、做群众工作的责任,不是“飘”在生活之上。他们参加中心游击组,掩护群众反扫荡,和农民下地抢收抢种,参加减租减息。在进一步深入实际后,他们触摸到深层的历史脉搏,对胜利的信念更加确信了。“当时,我们是咬着牙根唱的,因为常常是早饭吃了,晚饭还没有着落。这是我们切实的生活感受,(《团结就是力量》)并不空洞,也不是口号,是提出行动的需要。”父亲曾这样回忆。

  “真正使社会主义文艺繁荣起来,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努力创作。”父亲在一篇文章中总结,对于创作,生根才能开花,根深才能叶茂,河源旺盛才能波澜壮阔。《团结就是力量》,是创作者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产物,是文艺工作者以作品服务人民的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之所以能在不同时代把人们的斗志豪情凝结成钢铁,是因为它蕴藏着脚踏实地的时代脉动,饱含在巨大困难面前的坚定信心。

  创作《团结就是力量》时,父亲26岁,牧虹25岁。唱这首歌时,我常会猜想,他们当年是怎样一种激情燃烧的青春!父亲和牧虹都是江苏徐州人,父亲出身于农民家庭,牧虹是商人之家的少爷。七七事变之后,他们告别家乡,奔向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成为同学,父亲在音乐系,牧虹在文学系。我帮赵姗姗修复过牧虹的照片,有一张是在去往延安前拍摄的,照片里的牧虹西装革履,留着大背头;另一张是牧虹一家三口在延安的合影,身着粗布衣服,腰里只扎了一条布带子,但他们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父亲曾回忆:“到了延安,呼吸都感到畅快。”在今天看来,当时的延安生活是艰苦的,自己打窑洞住,自己开荒种田,自己养猪种菜,吃的是小米饭。但在他们心里,延安的生活是充实的,马列著作、进步文艺作品可以公开阅读。在延安,他们的生活道路上出现了音符和战火共同描绘的色彩。而这一切,奠定了两个年轻人的革命人生和艺术道路。《团结就是力量》之所以有战斗力又生活化,是因为写出了青年从生活中汲取的力量,从信仰中获取的信心。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之年,依然爱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在时光中沉淀为红色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作者为《团结就是力量》作曲者卢肃之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