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新闻实践

杨柏岭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5日   第 20 版)

  随着媒介形态不断变化,新闻实践创新成为受关注的话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古代文论启发新闻写作、提升新闻素养,这是刘杰“国学与新闻写作”系列的创作初衷。作者继《怎样写活人物》之后,又推出了第二部《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纪事》,围绕“纪事”详解古今范例,总结并提炼新闻纪事的创新模式,并结合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给出提升策略,深入探究新闻采写要义。

  纪事报道是新闻采写不可或缺的一大种类。无论是之前常见的纪实、纪事、巡礼、综述等新闻报道形式,还是伴随互联网兴起,与音视频制作相结合的短视频、视频日志等更丰富的表达形式,无不以事实为基础。真实、鲜活、简洁、深刻,是新闻纪事为读者喜爱的原因。此外,纪事重在明理,以事实明示道理,给人以启迪。为什么纪事,传播之后要起到什么用处,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有益于社会人心?这些全在于事理明晰。写好各类新闻纪事,借事言情说理,最能检验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人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纪事和史传都是对事实的记载,都是为了更好地纪事明理。“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可以从古代史传中汲取何种养分?本书正是秉持汲古润今的思路,探讨如何写好新闻纪事作品。一方面,引入厚重的国学古文典范,阐释导赏史家著述;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新闻实践和报道案例,剖析采撷剪裁、谋篇布局之道。二者交相呼应、相融相洽,在叙事与说理中实现新闻业务研讨。

  本书不仅有怎样写纪事报道的实战指导,更在古今之变中思考着新闻的社会价值。从传统的史传纪事到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我们在看到媒介技术更迭的同时,也要看到媒介一以贯之的社会属性。“术”或许有异,“道”则近同,无论古代史传还是今天的新闻纪事,都要作有用之文,体现文章和报道的治世明理之用。

  新闻纪事作品既要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又要让读者从中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这就要求新闻记者除了具备专业的写作传播技能,也要有正确的立场和坚定的职业操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能够启发我们思索今天如何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如何生产有价值的新闻文化产品。

  本书融理念探讨和案例分析于一体,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识提升原则。扎根本土,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新闻实践,这也体现出探索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觉意识。相信本书会对新闻工作者和关心媒介发展的读者有所启发。

  (作者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