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多样性的自然背景,带来了多样性的文化。从自然地理、历史文物、非遗及文献记录观察,中国文化可分为四大板块:草原高原文化板块、黄河文化板块、长江文化板块、海洋文化板块。
草原高原文化,是非常具有辨识度的游牧文化,地域十分辽阔,包括东三省部分区域、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这里的文化特点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豪迈爽朗,人们喜吃牛羊肉和奶,有着别具一格的歌舞、服装。
黄河文化是典型的旱作农业文化,种植麦子、玉米、高粱,多爱面食。黄河文化不仅深厚淳朴,而且规整大气。洛阳、长安、开封,乃至安阳殷墟,都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域。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都是华夏文化主流。
长江文化是关于“水”的文化。长江流域水系发达优美,留下了《孔雀东南飞》等许多动人传说,流淌出《广陵散》等千古绝唱,还造就了都江堰、白鹤梁、大运河等重要的水利水运文化。
海洋文化,是开拓进取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中敢于挑战、不畏艰险的精神元素。到了近现代,海洋文化逐渐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民族工业的兴起、改革开放的窗口……
中国是如此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自东向西,每一个文化板块又延伸出不同的亚文化。例如,草原高原文化里,内蒙古的文化与东三省的文化也有明显差异;黄河文化包罗了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长江流域根据上中下游,又有巴蜀文化、楚湘文化、吴越文化;海洋文化也有岭南文化、海峡文化、环渤海文化等。许多地方同时受到多种文化影响,多样文化交织融合。
中华文化之所以赓续不绝、未曾断裂,一方面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互相提升,在历史不同时期发挥出关键作用,更多的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碰撞交流、兼收并蓄中与时俱进,共同塑造出灿烂丰富、高潮迭起的中华文化。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又具有一体性。我们有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文化根脉、统一的对稳定和谐向往的家国情怀。值得一提的是,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城,或为自然形成的脉络,或为人工建设的伟大工程,将四大文化板块串联了起来,从地理上互相衔接,在交流中有机融合,于传承中创造创新。
多样性和一体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脉赓续的“基因密码”。灿烂多样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