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山城小面的味道(多味斋)

李燕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6日   第 20 版)

  沙坪坝是重庆最“老”的城区之一,山城的地貌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如果顺着一条高低起伏的无名路走下去,则可能进入一片陌生街巷。这里热闹呵,人来人往,打蒸笼、磨菜刀、卖剪刀的都有,最常见的是火锅店——下午5点,几位大姐在店门口麻利儿地拾掇海椒、花椒、蒜瓣。

  二十年前,我初来乍到,听说山城最好吃的东西就隐身在这样的市井街巷里。傍晚6点,老火锅融合着浓厚牛油的香气,流溢在巷子和角落。经典的重庆火锅到底属于共享的美食,独食则有些落寞,所以我常常四处寻找山城里一个人也能享用的美食。街道的转角或不起眼的小巷深处,隐藏着能调动山城人真正味觉的小吃——小面。

  小面是发源于重庆街头巷尾的一款特色面食。没有臊子的素小面调味料丰富,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来提味儿——大红袍花椒、辣椒油、豆瓣酱、甜面酱、猪油、大葱、生姜、大蒜、盐、白糖、芝麻酱、酱油、香油、碎米芽菜、熟花生米、榨菜等近二十种。有臊子的则是杂酱面、牛肉面、肥肠面、酸菜肉丝面等。一碗重庆小面麻辣当先,面条筋道,汤鲜而味醇。来来往往的食客们往那露天搁着的凳子上一坐,痴心等着。就像此刻我在巷角的小店,等待那碗属于我的小面。不多时,一碗热腾腾、红艳艳的面条就被跑堂小妹搁在临时搭的桌子上。

  有人开着轿车跑了几公里来吃面,却赶上桌满了,又着急,就直接从小妹手里接过面,从旁边抽来一个塑料凳,直接坐下端碗吃。据说,那人在这小店里吃了十多年的素小面,从一个年轻推销员到上市公司高层,爱到骨子里的,始终是这简单的一口。

  “调料就是那些,面条看起来也差不多。但是调料怎么配,比例如何,怎么炒制,门道多得很,连制面条各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所以味道才有高下之分呀!”小面店的经营者告诉食客们:“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四岁就吃素小面。要我说,最地道的小面还得是只加调味佐料和菜叶的素小面。”

  她十三岁就跟着父亲学手艺。在她看来,如今的各色臊子小面,就像今天的繁华世道:大块的红烧牛肉、豌豆肉末组合的“杂酱”、泡椒炒制的鸡杂,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时代向前,她合着客人胃口,做得一手好臊子——红烧牛肉一定要选牛腩或牛腱子来制作,牛腩表面带有一层筋以及油花,牛腱子要选表面布满花纹的,烧够火候的牛肉在麻辣红汤浸润下软糯又适口。豌杂面,看似简简单单,面条上一勺软烂的耙豌豆,一勺炒制好的肉酱,再浇一勺油辣椒。事实上,这种臊子的制作,要从豌豆提前一天的浸泡开始,每个细节上下足功夫。鸡杂则必须新鲜,拿陈年泡菜坛里的野山椒、红海椒大火炒制。

  “其实呀,有没有‘秘方’在其次,关键是咱老百姓喜不喜欢你这个味道。”一位正在用餐的大伯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