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总有它独特的神采。几年前,我移居长沙,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此后,我特意去探访了一次它的“城心”——袁家岭。许多老长沙人一定对芙蓉区的袁家岭了如指掌。袁家岭文化院团聚集,也是长沙最早的商业中心,有太多可以言说的元素集合在这里,弹丸之地“生长”着独特的神采。
二十八年前我第一次到长沙,印象就留在了袁家岭。那个时候,长沙城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长沙火车站的朝天火炬之外,就是袁家岭新华书店。走出火车站,踏上五一路,去往城市的其他角落,袁家岭都是必经之地。袁家岭新华书店是1986年开业的,四千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摆了几万种琳琅满目的图书,在当时全国的新华书店中,算是体量很大的。记得那个时候走进书店,里面总是门庭若市。早上店门一开,楼道两侧就有读者迫不及待地“占座”,开始一天的读书时光。
我有不少书是从这里买的。记得1996年第一次在袁家岭书店买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孤独》,从此打开了我阅读外国文学的一扇窗口。可以说,袁家岭成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出发地,那里有我一段刻骨铭心的文学记忆。时过境迁,如今,网络购书便捷,我却仍然怀念上书店买书、看书的日子。每每经过袁家岭,看到熟悉的建筑,总觉得亲切,仿佛时光在倒流。
有一次,和家住袁家岭的朋友聊天,说到百年前长沙城开山筑路,把城市的中心点定在了袁家岭的韶山路街口。他的语气里透着骄傲。过去这么久了,无论城市东扩西拓还是南延北进,那个最初的中心点还在,那个长沙人心中的“城心”,历经岁月淘洗,神采依旧。
走进“城心”,可先看“古”。马王堆汉墓里沉淀的楚汉文化,走马楼简牍里记载的三国风云,管中窥豹,让人浮想联翩。在“城心”走街串巷,亦妙趣横生。去往白果园巷、化龙池、都正街等老街,再去新兴的湖南米粉街、古玩艺术街等网红打卡地,感受古今交替、烟火人间。
步入长沙临时大学旧址的展览厅,我在一张地图前发呆。地图是一座城市的花名册,我细细辨认着小小的地名。小圆点所标示的袁家岭今非昔比,那些街巷阡陌早已发生了巨变。
风晴雨雪,朝晖夕阴,“城心”的神采刻记在了无数凝视者的目光中和穿行者的脚步里。某一天,抬头猛然看见“城心”有了新高度。高耸云天的湖南第一高楼国金中心,在四百五十二米高的顶楼可俯瞰长沙城。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岳麓山上,层林尽染。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散入仅三点一六平方公里的袁家岭文化区,发出拔节生长的声音。
不夸张地说,“城心”的宽街窄巷,每一步都听得到文化的回响。这里有读者热爱的省图书馆、观众流连的大剧院,以及京剧和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湘剧院等。走过湖南花鼓戏剧院,悦耳的戏声此起彼伏。正赶上这里举办首届袁家岭戏剧节,青年演员唱念做打,引得无数戏迷连声叫好。长沙人爱看戏,有戏的地方,必然也是神采飞扬的地方。
湖湘名品湘绣、湘茶、湘稻、湘瓷,皆能在此寻迹。坐落在车站路的省湘绣博物馆,藏着一道道迷人的艺术风景。新中国成立后,湘绣浴火重生,一幅幅艺术佳品为湖湘之美作了精彩的注脚。出神入化的鬅毛针,一针一线,绣出惟妙惟肖的虎绣像。不可思议的双面全异绣,在同一幅透明纱料的两面绣出两种物像,构图、色彩、技法各异,让人拍案叫绝。
神采是积淀的,也是生长的。每一座城市在时间长河中,有继承也有创造。无论经历什么,都是在寻找并唤醒它的神采,也是在孕育它的神采。神采落地,化为城市的底蕴,有了底蕴,底气就足了。“城心”的神采,从文化内部蔓生开来,为城市塑形。
入夜的灯火照亮“城心”。路过重建中的袁家岭新华书店,这里即将建成湖南文化广场。耳畔响起芙蓉区朋友的豪言壮语:这个承载长沙人精神记忆的老店,将成为著名的文化地标。我也热切地盼望着“城心”将有的新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