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产品质量关、生产出优质产品,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础
一大早,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村的蜂场里,养蜂能手杨老四就忙碌在一排排蜂箱间,查看蜜蜂的状态。为避免高温直晒和雨水浸入,这里的蜂箱个个配上了茅草顶。
沧源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佤山大地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小康生活的历史巨变。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近年来,沧源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特色蜂蜜、肉牛养殖、坚果种植等产业逐渐打出“名片”,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把好产品质量关、生产出优质产品,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础。班洪村海拔约1100米,全年花期叠错,蜜源不断,发展蜜蜂养殖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早些年,由于技术跟不上、管理较粗放,蜂蜜质量难以保障。2021年,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专家团队入驻沧源,对蜂农开展技术培训,使蜜蜂飞逃率控制在10%左右,蜂蜜产量和质量保持稳定。作为重点培育的肉牛养殖产业,当地已建立从牛源到牛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把产品各环节纳入标准化轨道,全方位确保产品质量。实践表明,立足长远、持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应进一步深挖资源优势,坚持质量兴农。
同样是蜂蜜,品类不同,市场行情也不同。在沧源,蜂农利用米团花资源,酿制黑蜜,市场价是普通蜂蜜的4倍,班洪村2021年新种下近300亩米团花,逐渐形成本地特色蜂蜜品牌。特色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要做好差异化发展的文章。云岭出好茶,在繁荣的茶叶市场中突出重围则不容易。沧源县糯良乡另辟蹊径,建了一条年生产超千吨的红碎茶生产线,主攻海外市场。既要眼光向内,在本地资源上找准优势;又要目光向外,在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中对接需求,让特色产品真正有亮点、有卖点,就能闯出好市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在沧源县班老乡,说到坚果树种植,一位村干部说:“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大家学习的热情相当高。”热情高,源自需求大。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请专家下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上班老村,各家各院种上了鲜花,村民们不仅用手工彩绘、木鼓花盆扮靓乡村,还自发组成舞蹈队,跳起传统佤族舞蹈,为乡村旅游增添“流动的风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如今的阿佤山,古老边寨正焕发出新活力,佤山人民正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培育特色产业,矢志引领群众致富,必能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