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鲜活故事来源于“行走”(艺海观澜)

徐 剑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7日   第 19 版)

  回顾创作道路,我深切地体会到,翔实的素材无不源于“深扎”,鲜活的故事无不源于“行走”。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作品才能深刻反映这个时代,才会被广大读者认可。

  

  前不久,我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采访。站在天台上远眺,偌大货场空无一人,机器人载着几十吨重的集装箱来回穿梭,有条不紊。从几十年前的人背肩扛到今天的智能化运行,这一强烈对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历史性变迁被文艺作品记录了下来。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聚焦“国之大者”,深扎生产生活现场,多维度展现开阔丰富的时代生活,创作了大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革命者》《天晓:1921》《红船启航》《浦东史诗》《中国北斗》《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江山如此多娇》《安得广厦》等,展示了当代报告文学的创造活力和多重面貌。

  多年来,我专注于报告文学创作,相继推出了一些反响较好的作品。报告文学创作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意义非凡。创作《天晓:1921》之前,我为自己定下“三不写”的规矩,即:脚没走到的地方不写、耳没听过的故事不写、眼没看到的变化不写。这三条近乎苛刻的规矩,让我经历了更多艰辛,付出了更多汗水。

  为写出历史现场感、带人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用半年多时间进行采访,行走于大江南北,积累素材。我先后来到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0余位参会者的故乡,踏访他们的故居、纪念馆或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进行田野调查,力求获取更翔实、更真切的史实和细节。回到北京后,我蛰伏5个半月,完成31万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我患上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不过仍继续伏案写作。而后,我用一年半的时间几易其稿。苦乐萦怀,苦中有乐。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作家,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天晓:1921》是我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之作。我的笔蕴含着对党的炽热深情,这份感情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

  报告文学作家应聚焦国家发展大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为文学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回顾创作道路,我深切地体会到,翔实的素材无不源于“深扎”,鲜活的故事无不源于“行走”。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作品才能深刻反映这个时代,才会被广大读者认可。我一直以徐迟、魏巍等报告文学前辈为榜样,以他们吃苦耐劳、默默躬耕的精神鞭策自己,秉持宁缺毋滥的创作态度。为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天风海雨》,我前往海南10多次,创作历时3年半。我21次走进西藏,深入雪域一线采访,前后总计600多天。在此基础上,我创作出《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和《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等9部长篇报告文学。其中,为创作《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我在高海拔的冰雪线连续走访52天。欣慰的是,这些作品记录下时代的足音,凸显了报告文学的独特价值。

  文学是时代的号角。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报告文学作家要有崭新的思考与表达,用自己独特的叙事坐标和叙事风格,以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书写新时代,留下这个时代的心灵史。我坚信,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一定能创作出更多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