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北宜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筑牢绿色屏障 守护一江清水

本报记者 范昊天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7日   第 06 版)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启动第四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科考队在湖北宜昌市葛洲坝附近江面发现了首批江豚群,其中还有3头幼豚。

  在葛洲坝下游不远处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沿着岸线延展。以前这一片是临江而建的化工厂房、仓库等,如今全部拆除搬迁,腾出来的8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绿化。“园区环境变好了,长江水也一天天清澈起来,江豚也从‘稀客’变‘常客’。”公司员工王瀚说。

  近年来,宜昌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筑牢绿色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宜昌滨江公园灯塔广场,一场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日前亮相。化工副产品磷石膏制作的家具、数千个空矿泉水瓶搭建的“水塔”……由废弃物制作而成的展品,传递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理念,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

  “这里原来是磨盘港码头,拆迁复绿后变身滨江公园,用来运输砂石的龙门塔吊也被改造成秋千。”宜昌市住建局副局长叶帮斌介绍,眼下宜昌正在实施长江岸线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进一步植绿复绿,扮靓滨江岸线。

  今年以来,宜昌市启动长江清江生态廊道建设行动。截至11月底,已完成两江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修复任务12.03万亩、重要节点绿化工程24项,建成绵延25公里的城市滨江绿廊,完成1677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

  走进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调试新设备。这家主要生产工业级和电子级氯化钡的化工企业,过去建在宜昌猇亭区的长江岸边。去年5月,按照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清零”的要求,公司集中搬进宜都化工园。

  “一期年产12万吨氯化钡项目已经投产,二期项目包括纳米硫酸钡和硫化碱两条生产线,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风云介绍,一期项目中产生的尾渣,以及园区其他化工企业的副产物,均可用作二期项目生产原料,实现循环利用。

  化工产业是宜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停、改造、搬迁、转型”,最终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全市精细化工企业占化工产业产值比重由2017年的18.6%提升到2021年的40%以上,长江干流宜昌段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六成。

  近日,《宜昌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发布,宜昌将围绕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引领、提升城乡绿色人居环境等十大行动,重点谋划实施50个事项、60个项目,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