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民生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适儿化改造让城市更友好(多棱镜)

冯 华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3日   第 19 版)

  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提供更适应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教育配套、活动场所等,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广大家庭的切身利益

  

  “构建关爱儿童成长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自然趣味的开敞空间体系”“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提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

  这样的《导则》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儿童人口大国。近年来,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亿万家庭期盼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托育、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提供更适应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教育配套、活动场所等,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广大家庭的切身利益。这也是补齐婴幼儿公共服务短板、助力实施“三孩”政策、促进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度重视儿童发展,积极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部署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要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我国深圳、长沙、上海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并付诸实践。有的将儿童友好理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有的在空间规划制定修订中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还有的编制了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等建设指引并推动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要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始终。儿童友好体现在细节上,社区里有没有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公共场所的儿童卫生间、洗手台、母婴室如何配置,图书馆里的儿童阅览室怎么建设管理……这些都需要我们将“儿童优先、普惠公平”等原则落到实处,设身处地、真心实意为儿童考虑,既要在市政建设、公共建筑等方面明确儿童空间、设施等“硬标准”,也要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软标准”。儿童友好也体现在规划中,更多以儿童视角来创新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扩展儿童参与空间,让孩子们在安全、友好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还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坚持公益性定位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扩大有效供给。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不断满足百姓对儿童教育、健康、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创造新的供需增长点,大大提升生活服务业供给水平。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民族的未来。一个对儿童友好的社会,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爱儿童成长和发展,共同构建适宜儿童成长的友好社会环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