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培育创新文化 营造创新氛围(创新谈)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9日   第 17 版)

  培育、巩固好创新文化这个根基,就能够进一步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攀登新高点,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临近年底,已连续举办3年的北京市科学跨年系列活动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将为社会奉献一份科技大餐,助力培育创新文化。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成功再测珠穆朗玛峰、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成功返回……近年来,北京市科协紧扣科技热点,策划了多次科学跨年活动,邀请参与重大科学工程的科研人员参加,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文化,产生较好社会影响。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除了需要科学家冲锋陷阵,实现一批原创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还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全社会的创新素养。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例,这些年全社会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成绩背后离不开航天工作者的奉献,以及全社会对航天创新的支持。与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相比,培育创新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一些地方往往忽视创新文化的培育,比如,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传播的相对单一,创新文化培育跟不上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犹如肥沃的土壤,是整个科技创新事业的根基,培育、巩固好这个根基,就能够进一步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攀登新高点,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培育创新文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各地方各部门要把创新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一道纳入考核体系,尽快形成“两手抓、两手都很硬”的局面。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新方式,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搭建平台,让更多科学家走上“大讲堂”,讲述科学故事,将科学品格、科学文化导入全社会。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科技强国和创新型社会建设,创新文化培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前所未有,扎实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将不断夯实激发创造活力的良好创新氛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