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佛山市图书馆推出图书共享服务平台

让家藏图书动起来

本报记者 郑海鸥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8日   第 13 版)

  “叮咚”,广东佛山市民吕玮收到一条《米小圈上学记》的借书订单。她打包好图书,不久快递就上门把书取走了。

  图书馆里的《米小圈上学记》显示已借出,读者王一帆本以为只能花钱购买,却无意间发现了佛山市图书馆推出的“易本书”家藏图书共享平台——在线注册后,就可以上传自家闲置图书供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的藏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注册了账户并开始检索。结果显示有市民刚上传了这套书。王一帆喜出望外,点击“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书。

  把书出借的吕玮是一名全职妈妈。她喜欢买书、读书,可不少书读过后,便被束之高阁。改变自加入“易本书”开始。她去年7月注册账号并拍照上传图书,第二天晚上就收到了第一个借书订单。“直到现在,我家的《米小圈上学记》仍在读者手中‘漂流’,还有很多人预约。”一年多来,吕玮上传了884册家藏书,总借还量2040册次。

  一边是期待借到更多图书的读者,一边是家中有藏书且乐于分享的人,如何将他们连接在一起?2019年9月,在佛山市图书馆服务微信群中,一位市民咨询:“怎样将自家的图书盘活,像图书馆的书一样外借?”“很多新书或者热门图书,在图书馆都借不到,期待从书友手中借!”这些消息引起图书馆的重视。

  “当前,一方面是很多家庭的藏书躺在书架上,有些图书还是图书馆没有的;另一方面则是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阅读需求。”佛山市图书馆馆长黄百川说。

  去年4月24日,佛山市图书馆推出家藏图书共享服务,取名为“易本书”。加入“易本书”后,读者只需一次输入,便可同时检索家藏书和馆藏书信息。“馆藏、家藏同平台流通,打破了资源边界,撬动社会力量增加了全社会图书资源供给总量,缓解了公共图书资源的不足。”佛山市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陈艳说。

  为了进一步方便读者,图书借还时,可以自主选择快递到家或面对面借阅。“为了提高读者使用的积极性,每次借还书、点赞、收藏等都会产生积分,在支付运费时可直接抵扣,平台还会不定期发放运费免单券,让读者享受包邮到家。”陈艳说。

  “易本书”见证着越来越多因阅读而发生的动人故事。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下旬,“易本书”平台注册用户2.85万,使用量17.74万人次,上传家藏图书4.85万册,产生图书流通订单1.55万单。

  “这2.85万注册用户的背后是近3万个家庭,相当于在公共图书馆背后,有3万多个图书‘补给点’,大大弥补了图书馆藏书空间不足和购书经费有限等问题,提高了可用于流通的文献数量,丰富图书流通资源的种类,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陈艳说,“我们还建立阅读社群、经常开展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建立用户激励体系、提供上门编目服务等,持续提高读者黏性。”

  今年,佛山市图书馆开展用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用户对“易本书”项目的服务满意度达98.75%。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下,“易本书”让家庭藏书和公共图书馆藏书一起流动起来,读者也成了图书资源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受益者、创造者。黄百川说:“目前‘易本书’已对接广东省图书馆的平台,全省读者可统一登录。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促进更大范围内的民间闲置文献资源流动共享,持续回应读者期待,不断优化平台功能、举办更多专场活动、推出更多优惠福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