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城区,一栋6层停车楼的闲置屋顶被改造成农场,里面密集排列着数十列种植了各种蔬菜的架子。一名工作人员正在采摘生菜。他一手握住菜叶,一手剪下菜根,称好重量,放入包装袋。不一会儿,走道上的推车里就堆满了一包包生菜。“这些生菜先被运输到冷库储存,然后会送往超市、餐厅出售。”农场主吴丽娇说。
新加坡有近550万人口,只有约1%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超过90%的食物依赖进口。2020年,新加坡政府开始租赁部分停车场的屋顶,将其改造成种植蔬菜的农场,为民众提供更多蔬菜,这是新加坡政府粮食增产计划的一部分。两年来,新加坡已设立了近20个类似农场。吴丽娇的“停车场农场”是首个中标的农场,每天可为周边零售商提供100公斤至400公斤蔬菜。
除了停车场屋顶,新加坡许多高楼大厦的屋顶也被改造成农场。2013年,新加坡一处购物中心建成了首个直接向餐厅供货的屋顶农场,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每月最多可收获1吨的蔬菜和香料。近年来,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将屋顶改造成农场。泰国景观设计师戈差功·沃达康评价称,新加坡人口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将屋顶等闲置空间利用起来,变成农场,不仅有助于农业增产,还能起到绿化的作用。
许多大楼内部布置有长着瓜果蔬菜的“绿色区域”。位于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的金凯源中心,是一栋高达280米的51层写字楼。在大楼的17层至20层,有一家颇具特色的垂直农场,每座高达9米、宽3米的立体架上,排列着40层蔬菜种植架,每座立体架可同时种植1920多棵蔬菜。这些立体架每隔8小时就旋转一周,保证每一层蔬菜都能享受到光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维宁表示,新加坡建设这样的农场,是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做的努力之一。政府在采取补贴措施之余,应鼓励和支持这些农场采用先进农业技术,以更少的空间和土地收获更高产量。
目前新加坡有约240个城市农场,大约能满足全国每年10%的食物供应。新加坡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本土农产品供给占比提高到30%。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阿科特认为,运营成本高是新加坡城市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农场运作仍依赖政府补贴。未来,新加坡应继续在农业技术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城市农场发展,让各类农场更具商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