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保障供水、科学防洪、智慧监管

建设水网 守护大湾区供水安全(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贺林平 洪秋婷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2日   第 12 版)

  核心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强、台风多,防洪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坚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保障网、绿色生态水网等,推动水安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大湾区水网安全保障能力。

  

  近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48条盾构隧洞全部实现贯通,工程将在2023年底建成通水,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提供保障。

  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去年1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提出着力构建供水保障网、防洪减灾网、绿色生态水网、智慧监管服务网,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调度,构筑供水安全保障水网

  水之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成忠理体会深切。去年,由于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东江流域旱情严重,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部分区域供水受到影响。特别是珠江口,河道水位降低,导致海水倒灌,上游河水变咸。

  面对严峻旱情,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省水利厅充分调度水库等水利工程,构筑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科学实施东江水量统一调度,用好珍贵的淡水。“上中下游配合调度,应急调水,压咸补淡。”成忠理说。

  “三道防线”是供水保障网的一个缩影。本地水库是“第一道防线”,深圳市、东莞市通过本地水库水厂联调,加大本地保供水能力,实现“灌满门前水缸”;近地水库是“第二道防线”,东江水利枢纽距离东江三角洲取水口位置很近,可快速反应,开展反调节压咸,最大程度减小咸潮对供水影响;“第三道防线”则考验“绣花功夫”,通过精细调度流域骨干水库,在满足供水和压咸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水库泄水,发挥远端水库保供水的作用。

  如何用好每一立方米水?“新丰江水库要放多少水下来,我们每天都要把数据发给电厂,根据调度计划精细放水。潮汐动力时刻在变化,我们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结合潮汐监测站预报成果,实现精准调度。”广东省水利厅规计处副总工程师冯景泽介绍。

  除了精准调度,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大湾区水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广东省出台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建设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将通过集中整合上移珠中江地区受咸潮影响的西江下游取水口,统筹区域供水水源,扩建区域性应急备用水库,解决大量人口因咸潮上溯造成的用水安全问题。

  去年10月,广东省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谋划实施建设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规划蓝图内,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干流为“纵”,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珠中江供水一体化配置、东深供水等工程为“横”。如今,广东跨流域调水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覆盖广东多市,受益人口超7600万。”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介绍,到“十四五”末,广东将实现每年新增供水能力25亿立方米,供水受益人口超过9000万。

  织密防洪安全网,守护江河安澜

  防洪保安澜,是建设大湾区水网的重要目标。

  来到清远市东北方向约40公里的北江河段,抬眼望去,可见一条2.6公里长的坝顶,这就是飞来峡水利枢纽。在今年发生的珠江流域洪水险情中,飞来峡水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今年5—6月,珠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西江和北江发生6次编号洪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副局长郑民记忆犹新。“大湾区水网安全的防御屏障在北江大堤,但北江大堤只能被动防御洪水。”郑民告诉记者,在北江2号洪峰到来之前,充分发挥飞来峡水库的主动性调控作用,可以大大减轻北江下游防洪压力。

  沿着流域沙盘仔细看下去,北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一目了然:北江上游防洪工程体系包括乐昌峡水利枢纽和湾头水利枢纽,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则包括控制性枢纽飞来峡水利枢纽、潖江蓄滞洪区、北江大堤,以及起到分洪作用的芦苞涌和西南涌,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水库调控以及潖江蓄滞洪区和分洪水道共同发挥作用的防洪工程体系。

  什么时刻启用飞来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这是摆在北江流域管理局面前的一个难题。郑民说:“在洪水进程中,虽然有水文部门的预报,但洪峰的规模和到来时刻无法完全确定。唯一确定的就是我们只有这么多防洪库容。”

  为了尽量吸纳更多洪峰,根据水文部门的预测,北江流域管理局一线工作人员模拟测算出洪峰过程线,设计出不同调度方案,确定出洪水峰值和峰线时间。今年6月22日,管理局调度飞来峡控泄1.8万立方米每秒,最终洪峰安全通过下游石角断面,完成削洪目标。

  “通过精细化调度飞来峡水库、潖江蓄滞洪区等北江干支流水工程,科学拦洪、分洪、错峰、削峰,成功压减了洪水量级,确保了北江大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安全,防洪调度成效显著。”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实现有效调度,上中下游水利工程协同发力。珠江水利委员会统筹流域全局,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联合调度西江干支流24座水库拦蓄洪水38亿立方米,为北江特大洪水安全泄洪创造了有利条件。得益于西江、北江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本次洪水并未对北江大堤造成灾害性冲击,保障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安全。

  构建智慧水利网,打造优质生活圈

  在看得见的水利工程基础上,看不见的智慧水利网发挥了更加精细的作用。“我们综合运用气象数值预报、卫星遥感、水利专业算法模型、AI视觉技术,完成北江大堤芦苞段三维建模,实现在线巡河、无人巡堤、溃口避灾智慧推演。”冯景泽说,目前广东省已建成较完善的水利感知监测体系,水文要素自动测报率达80%。

  记者随巡河工作人员来到北江大堤,发现无人机正在上空巡堤。走到北江大堤石角段时,在堤内一个不起眼的水塘上空,无人机发出预警:发现了一处管涌点,水流持续带出泥沙,时间长了堤坝会变空。

  “人工巡视很难发现这个位置,视线被遮挡不说,江边很多位置步行过不去。”郑民告诉记者,管道涌进来的江水温度比水塘的水温度低,无人机通过热成像很快就能从高空发现这个水温异常点,再由有关部门安排专业人员通过工程措施排除险情。

  “智慧水利网,是一张数字网、智能网,是指挥调度的算法‘大脑’,以智慧水利网为牵引,让防汛抗旱调度更主动、江河流域管理更精细、水利治理体系更智能。”冯景泽说。

  一路向南驶向广州南沙,从凤凰一桥一路进入江灵北路,就来到了灵山岛尖碧道。踏入水舞广场,在生态堤旁,可以看到一层层白色的阶梯。

  “这就是把城市防洪功能与滨海休闲景观建设结合起来的多级景观消浪平台技术,是灵山岛尖碧道的创新。”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梁睿中说,这种技术创新,是人—水—城和谐的防洪潮工程。

  “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碧道近5000公里。”王立新说,碧道建设已经成为广东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