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资源成为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沃土,让爱国主义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这既需要文学立场,也需要文学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革命历史所孕育的红色文化,是文艺创作的丰富矿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好红色资源、书写好革命历史,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是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在40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有幸先后在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服役。这些宝贵的经验,深刻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写军队、写战争、写英雄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军队大熔炉重塑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更加坚定尊重历史、敬畏英雄、饱含革命情感的写作立场。
一是讲好英雄故事,塑造好英雄形象。我永远都记得刚入伍时指导员给我们上的第一堂政治课。从头到尾,那位年轻的指导员讲的都是我们师尤其是我们团的战斗英雄。一堂课整整4个小时,直到午饭号吹响,指导员没有一次休息,听者也都全神贯注。这是我当兵后的第一次感动,也是终生的感动、永远的感动。在这堂课之前,我们只是刚刚穿上了军装;在这堂课之后,我们已经将自己的人生与那些英雄前辈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对初心的坚守、对信仰的坚持、对使命的忠诚,成为我们要继承的坚守、坚持和忠诚——这就是英雄故事的感召力。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最动人的篇章。我创作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就以一个支前女英模和她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追随的部队为主角,讲述红色革命历史。采访阶段,我用13个月时间走访11个省份的100多位老英雄,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贴近他们的朴素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落下眼泪。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手中的笔因而有了分量。
二是写出精神内核,赓续红色血脉。对文艺作品来说,思想和价值观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其载体。红色历史之所以能感动和激励一代代读者,是因为一代代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浇铸了它的精神内核。文学书写的重要意义正在于为精神立传,使其传之久远。《远去的白马》出版后得到很多鼓励,尤其是一些原本对红色历史了解不多的年轻读者朋友表示,因为这部小说,他们更加了解中国革命和革命者的理想信念。
我一直对书写红色历史的文学前辈充满敬意。尽管不同时期作品呈现出不同面貌,但作家们面对历史、面对革命的心都是真诚的。不只是硝烟战火中的红色往事,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处处都能看到革命精神的当代传承。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对人民实践予以深刻提炼和生动表达,及时捕捉新的现实经验和新的英雄楷模形象,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红色精神。
新的创作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让红色资源成为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沃土,让爱国主义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这既需要文学立场,也需要文学智慧。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我将继续努力用好红色资源,创作更多刚健有力的作品,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
(作者为作家)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