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安徽来安

“建管”并举打造高标准农田

本报记者 赵梦阳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2日   第 10 版)

  56岁的安徽来安县水口镇种粮大户沈劲祥对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好处有着切身体会。2015年,他与哥哥在来安县施官镇共同承包了2000亩农田,仅基础设施这一项就投入了100多万元。由于田块小、灌溉设施差、道路不畅等因素,种植成本大幅增加,5年下来赔了不少钱。

  2020年合同到期后,沈劲祥得知水口镇高隍村将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在该村承包了840亩农田。当年,该村改造了1.3万亩高标准农田,路、沟、渠、涵全部配套到位。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之前无人问津的土地一下成了“抢手货”,1.3万亩农田被种粮大户承包一空。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同时田亩增加了,田块平整了,更便于机械化作业了,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这样算下来,增收容易多了。”沈劲祥说。

  据了解,来安县有103.91万亩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达22.41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圩区,地形复杂,丘块面积小,农田坡度大,土地分辖块数多,农业机械化作业率低,抛荒现象时有发生。

  为提高机械化水平,节约种粮成本,近年来,来安县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建设农业生产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生产道路等设施,提高道路通达能力,完善田间灌溉系统,改善灌排条件,累计投入113286.5万元。2021年,来安县8.6万亩农田实现从“靠天收”到“保丰收”的转变。

  “在高标准农田推进过程中,来安县‘建管’并举,牢固树立‘数质并重、用养结合’生态理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采取‘改、培、保、控’等综合措施,加强对田间道路、灌排系统、防护工程、变配电工程和其他工程过程监管和建后管护,提升了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来安县委书记杨军说。

  与此同时,来安县还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为8.6万亩高标准农田设施提供了约650万元的管护及维修保障。仅2021年,来安县就投资1.947亿元,修建渠道衬砌工程96.295公里、渠系建筑物(放水口、过路涵、节制闸)8697座、泵站59座、塘坝清淤205座、沟(渠)清淤73.5公里、建成混凝土道路34.29公里、砂石路111.8公里,共种植各类林木5148棵,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打造了良好基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