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民主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

“实地调研,写出有分量的提案”(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方 敏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7日   第 18 版)

  “科技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很多方面都需要去实地调研,写出有分量的提案。”采访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蓝闽波,屡次提及“调研”二字。

  “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5年,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多说行话、真话、有用的话,不说虚话、无关痛痒的话。”蓝闽波选择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建言献策,通过一次次深入调研,持续提案,为推动科技事业进步贡献智慧。

  “高校购买大型科研仪器不容易,但买来后使用效益却不高。” 发现这一现象的时候是2011年。那时,蓝闽波长期担任科研、大型仪器平台的管理和研发工作。在之后的全国两会上,针对部分科研仪器闲置和浪费现象,蓝闽波在提案中建议“出台相关法律,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资金管理,保障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因为调研充分、建议恰当,提案很快受到相关部委高度关注。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全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成立了。

  但事情并未结束。蓝闽波在之后的工作中又发现:受管理条块及条件限制,还有更多的大型仪器设备未能进入开放平台,科研设施与仪器总体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既然又发现新问题,那就继续调研、写提案。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蓝闽波在提案中建议“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共享仪器网络管理平台”,很快获得相关部委认可。如今,这一平台已经建立,我国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已有了长足进步。

  “发现一个问题,就持续关注,直到解决。我们的人民政协制度有这个优势,就要用好这个优势,促进发展。”蓝闽波说。

  锲而不舍推进一件事,这在蓝闽波的履职过程中还有很多。高校实验室危险品丢失,实验室发生爆炸……2016年之前,蓝闽波曾看到过几次这样的新闻报道,他决定开展调研,找到问题所在。为此,蓝闽波每年利用担任教育部实验安全专家组组长的机会,带队去全国各地的高校实验室开展调研。实地查看实验室规章、与高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座谈,蓝闽波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办公室里、在地铁上、在各种会议的间隙,他一有时间就琢磨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旦有灵感了,就记下来。”蓝闽波说。

  “对实验室危险品的管理,必须要有制度约束。” 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蓝闽波递交相关安全管理的提案;2017年、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他继续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声……

  如今,教育部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要求、新规范等文件出炉,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谈到这一成果时,蓝闽波说:“我在里面做了一点微薄贡献。”

  蓝闽波在科研领域做的贡献,还不止这些:助力“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维修反垄断”的提案,推动一系列外国供应商取消对我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的“霸王条款”;更好发挥科研机构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能源安全应用等提案,都受到了相关部委的肯定,为推动相关问题解决贡献了力量。

  “珍惜政协委员身份,多说行话、真话、有用的话。”15年来,蓝闽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