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入海口,江涛拍岸,海风拂面。江与海在这里交汇,孕育出南通这片神奇的土地。南通,从沙洲罗列到江海平原,从偏僻小县到近代模范城,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到新时代经济总量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承载着江海儿女的奋斗。
我爱南通这座城。从小,我便沐浴着江风海韵的文化底蕴成长;成年后,又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中见证这座城的发展。尤其让我自豪的是,参加工作以后,我为南通的建设发展“搬砖垒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的我从海边小镇三余来到南通。刚参加工作不久,南通城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村青年因救火被烧伤,医疗费却无着落。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了解到情况后,我撰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南通日报》上。没想到,这篇文章直接推动了南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诞生。巧合的是,10多年后,我调到了市文明办工作,从此直接从事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工作。这期间,南通城里助人不留名的“莫文隋”成了全国典型。不同于一般的助人为乐,“莫文隋”做好事却不想留名。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寻找“莫文隋”的过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莫文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扩大为一城人,“莫文隋”群体为南通增添了亮色,成为一座城的社会风尚。南通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今天已有200多万名志愿者活跃在这方热土上。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是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南通重要的文化地标,也是中国人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依托南通博物苑,南通开建环濠河文博馆群,打造“文博之乡”文化品牌。那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恰好在政府的文化部门工作,因此有幸参与到这项工作中。那些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汗水流淌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干得很快乐。2009年,南通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知这一消息,我的心底乐开了花。
走进今天的南通城,就步入了博物馆的世界。环绕着濠河,是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文博场馆,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清一色的“中”字号,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有张謇纪念馆、个簃艺术馆、沈寿艺术馆等名人馆,以及开馆不久的群英馆,都值得每一个来南通的人驻足流连。这些博物馆,已成为南通这座城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成为南通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着市民们的生活。
如今,整个南通主城区,已成为自然与人文融合于一体的优美空间。回想起我年轻的时候,南通城的公共空间不多,我们最常去的就是人民公园,赏元宵灯会,看四季花草,逛逛假山、荷花池、九曲桥,仅此而已。
而今走在濠河边,我自豪于那些文博场馆,同时,也被那千年濠河所吸引,心被眼前清澈的河水激荡着。一次次在濠河边驻足,我发现,曾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见了,变成了海鸥等鸟儿贴着水面飞翔,鲜活的鱼儿在水中跳跃,游船在河面上来往穿梭。
这两年,我多次在南通的长江边,给外地人、外国人讲解发生在这里的水清、岸绿的蝶变,还有桥通、物流的精彩故事。如今,3座跨江大桥已经建成,另有5条跨江通道或已经开建或正在筹建。
城市文化的建设,增加了南通江风海韵的底蕴;绿水青山的打造,成就了万里长江入海处的生态风光。这座城的沧桑巨变,与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仅见证了,更参与了。我为此自豪。
江之尾,海之端。这里是南通。我爱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