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效地转化为彰显中华历史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活教材”?
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发现,对于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保存”的文章做得很多很好,“继承”的文章往往做得还不够。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汤亮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对于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来说,要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城市,保护好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遗产,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对还没有主动保护好的历史人文遗产,要制订好修缮维护方案,给予积极而认真的保护;二是对已经保护好的历史人文遗产,要认真做好“于史可考、有据可信”的铭牌志记,以多种形式把它转化为“活教材”,对群众特别是年轻人进行真实可信、情景交融的传统历史文化教育。
“对城市历史人文遗产与历史人物‘生活痕迹’的保护,要因地制宜,不能僵硬地采取一个标准。”汤亮提出。
收到汤亮的建议后,有关部委马上做出回应:汤亮代表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出发,围绕历史建筑物的展示利用和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并且提出解决之策,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对探索文物合理利用提供了有益思路。国家文物局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督促地方进一步提高对名人故居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保护、提升展示教育水平、探索拓展保护利用途径,对名人故居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技术、项目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
据介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各地对名人故居进行调查登记,符合文物标准的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选择重要的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依法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据初步统计,第一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名人故居(旧居)有105处,大多已辟为纪念馆、陈列馆,向公众开放。国家文物局陆续批复名人故居国保单位的保护维修、安防消防、保护规划等项目共计124项,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支出17亿元,制定《文物保护利用规范——名人故居》,加强技术指导,有力推动了名人故居文物的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