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磨砺始得玉成(金台随笔)

康 岩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9日   第 05 版)

  冰清玉洁、精金良玉、玉振金声、玉树临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凝视一块美玉,看到的是柔美和温润;触摸一块美玉,感受到的是坚实和高洁。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贵玉”的原因,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旧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这是革命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韧气节。黄文秀为了让基层群众过上好日子,把韶华留在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这是当代年轻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责任担当。杨善洲常拿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办过私事,这是优秀党员干部冰清玉洁、白璧无瑕的崇高风范。

  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轩轾,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大凡成就大业者、贡献杰出者、勇赴使命者、舍己为人者,无不是经历几番潜心学习、艰苦锻炼、奋斗打拼,才为世所识、为人所赞。磨砺始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在工作实践中战风雨、斗寒霜,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心性、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才能琢磨成器、百炼成钢,最终有所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每块玉都有独特的形态与气质,每个青年也都有独特的禀赋与追求。对玉的雕琢不能千篇一律,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因性,把雕琢之功施于无形,方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广大青年也需要在干事创业的路途中,心怀真善美的追求,以不负韶华之朝气、激越沧海之胆气,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镌刻在灵魂深处,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让青春之花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胸怀锦绣,腹隐珠玑,时时砥砺,事事精进,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正如美玉经得起岁月的淘洗,美德懿行耐得住时间的检验和人心的评判。以人比玉,由玉及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勤勉,用时间和汗水雕琢自己,努力成为一块“美玉”,永远散发洁净通透的光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