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江一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本报记者 田 泓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3日   第 15 版)

  9月17日,名为“时空之梭”的苏州河游船航线试航,上海市民乘舟亲水的多年梦想终于成真。两岸百年沧桑,一路风中穿越。

  华东政法大学沿河“一带十点”新景观和修缮一新的历史建筑对公众开放,百年校园融入900米苏州河滨河空间。

  扬子江码头完成改造提升,“世界会客厅”亮相北外滩,周边以480米的浦西第一高楼为代表的摩天大楼群蓝图已定,未来将集聚航运金融、高能级商务等核心功能,与外滩、陆家嘴成为“黄浦江金三角”。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流淌千年、穿城而过的黄浦江、苏州河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上海城市能级提升和宜居生活品质打造的重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上海花大气力把“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腾退出来、贯通起来。2017年底,黄浦江沿岸基本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

  “一江一河”岸线公共空间持续优化,产业能级逐步提升,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滨水空间管理更加高效。

  杨浦滨江,孩子们踩着滑板车一路前行,身后掠过一座座由工业遗存改建的咖啡馆、展示厅。徐汇滨江,龙华机场原址,两栋被称为“双子塔”的西岸智塔拔地而起,汇聚众多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和研究机构。普陀“半马苏河”经历了从近代工业热土到创新宜居乐土的嬗变,沿河居民小区、文创产业园区与滨水公共空间融合共生。

  2021年底,《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通过,为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共享、共治水平提供立法保障。黄浦江滨江驿站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关企业通过植入特色功能并负责日常维护,形成环境、品牌叠加效应。苏州河沿线由相关单位、小区自发组织“护河队”,把对母亲河的呵护落实为市民的自发行为。市民游客是公共空间的享受者,也是公共秩序的守卫者。

  如今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正在实现三大转变:在发展形态上,将货运码头密布的“工业锈带”,向聚焦生态功能修复的城市绿带、提升城市综合活力的“城市会客厅”转变;在开发模式上,将从过去外延扩张的“大拆大建”,向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的“上海更新”转变;在战略能级上,滨江地区将从“上海制造”,向承载全球城市创新核心功能的“滨水创造”转变。未来的“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将建设彰显城市精神的人民之江、人民之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