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甘肃临夏手工地毯非遗传承人梁俊——

穿绳系扣 手手相传(工匠绝活)

银 燕 郭慧霞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5日   第 07 版)

  【绝活看点】

  绘图、选毛、纺纱、织毯……从原料到成品,手工制作一张地毯要历经10余道工序。作为临夏手工地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41岁的梁俊始终坚持传承老手艺。

  

  走进甘肃省临夏县盛飞地毯有限责任公司的地毯生产车间,梁俊(见图,本报记者银燕摄)目光灼灼,左手右手快速翻飞,只见他左手手指拽着羊毛线,右手拿着割线刀,双手食指、中指、拇指默契配合,飞快地穿绳系扣,每次系一个扣割线刀就会落下,将羊毛线割断。

  数十种不同颜色的羊毛线,在他熟练的编织下,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等到一行羊毛线拴完,再将多余出来的羊毛线剪掉,然后紧接着用耙子沿着经线棉绳将拴好的羊毛线砸实,经线和纬线交织,一块精美的地毯在梁俊灵活的手指下慢慢成形。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早在千年前,手工地毯工艺就经古丝绸之路传播开来。通过纵横交织,手工地毯从一团羊毛抽成一根根线;最终,在纺织机上变成一块块精美地毯。手工制作的地毯、挂毯因其做工精细,质地牢固,美观大方,受到海内外青睐。

  “这批正在加工的地毯是临夏仿古毯。根据地毯的设计图案,工人需要在经线上一个一个打结,整个地毯能有数万个看不见的结,经过两个多月的加工才会完成。”梁俊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工业的进步让手工地毯制作这项老手艺慢慢走入低谷,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

  “手工地毯制作技艺都是手手相传、口口相授的。”梁俊说,手工地毯里不仅蕴含着工匠精神,也带着匠人们对手工工艺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大学毕业后,梁俊毅然选择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开始跟着父亲和会手工织造地毯的老师傅们系统学习地毯织造过程。入行十几年来,梁俊从学徒成长为非遗传承人,一颗守护传统文化技艺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在他看来,编织临夏地毯不仅是一生的事业,更传递着几代人的感情,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得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梁俊感慨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投入到这一门手艺的传承之中。

  如今,梁俊所在的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一平方米的价格在1500元至1800多元不等,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