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修复方案、拍照、分析测试、去污除霉、染制补纸、修补书叶、修复画芯、全色、装帧形式复原……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这些细致复杂的步骤每天都依序开展,每项工作都有组长胡泊的辛勤付出。1981年出生的胡泊参加工作近15年,已参与修复馆藏西域文献、“天禄琳琅”、3件早期刻本佛经、西夏文献、“样式雷”等近300件文物或重大古籍修复项目。“一路走来,我认识到青年要奋斗,首先要做到踏实肯干。”胡泊说。
“古籍修复涉及版本、美术、印刷、化学、植物、微生物、造纸、纺织等多个学科,早已不是简单的粘粘补补,一开始就要踏踏实实地从实践中学习。”胡泊说。刚入职时,胡泊是修复组里年龄最小的。“老师们细心教我,组里还积极联系业内名师、名家,指导我学习修复技术,派我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提高班,一步一步踏实地学下来,我的业务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胡泊说。
2010年,胡泊被推选为副组长。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带领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队伍,压力可想而知。胡泊表示,面对组内各项亟待推进的工作,他的选择仍然是踏实地去学去干。“管理工作再忙,也不能放下业务”,这是老师们常对胡泊说的话。在忙完各种案头工作后,胡泊会抓紧一切时间磨炼修复技术、动手修复藏品。“周末也会做一些技术的攻关和实验工作,研究掌握大理石花纹纸制作工艺、书口镶金工艺、传统烫金工艺、撞边手卷制作工艺等。”胡泊说。
历经多年发展,国家图书馆已成为集文献修复、技艺传承、培训教学、科技研发为一体的专业化大型机构。在这里,一件件国宝经修护重获新生。胡泊说,国家图书馆将青年修复人才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不仅自己踏实去做,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踏实地发展。我们积极为青年人争取跟随馆外名师学习的机会,协助青年人申报科研课题,选配青年人才承担大型修复项目,提升业务和管理能力。”
近年来,新的工艺技术快速发展,研发特种机器人设备、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古籍修复工作成为可能。2020年起,胡泊积极联系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尝试合作研发补书机器人设备。下一步,胡泊希望对设备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尽快研制出生产型机器人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