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话剧院创作的话剧《八步沙》,以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在舞台上展现了奋斗人生的力度与光彩,令人难忘。
八步沙位于甘肃省古浪县腾格里沙漠的边缘。40年前,这里饱受风沙之苦。剧中的陆沙娃等六个老汉就出现在这一个时段。
话剧《八步沙》以真实地名作为剧名,以“六老汉”治沙的真实事迹为叙述主体,又宕开一笔,将特定外部环境与人物内心世界巧妙地融为一体,为全剧注入浓郁饱满的戏剧情境和情感,独具艺术魅力。
全剧情节一波三折,以小见大。舞台上,黑压压的沙尘暴铺天而来时,“六老汉”在严酷环境中吃尽苦头,摸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宝贵经验。漫无边际的沙漠终于出现一抹绿色,继而,一棵又一棵绿树成活成林,终成一片绿洲,观众的心也被艺术的琴弦拨动。
该剧叙事朴实,地理风貌、人物造型和语言行为都是那样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六个老汉、许书记、贺老三、刘技术员和当地村民们本真的性情得到了自然流畅的充分体现。他们对家乡、对土地难以割舍的赤诚情怀,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勇敢担当,都在质朴叙事中一一呈现。
比如,剧中人陆沙娃,以六旬之龄担任八步沙历史上第一个护林队的队长,领着其他五位老汉,如同当年扛枪上战场一样来到大漠扎下根来。他的信念很坚定:“只要能有好日子奔,咱浑身都是劲!”当同伴被沙子压昏过去,醒后哭喊着要回家时,他说:“咱自己为了自己的光景,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这样的语言朴素直白、充满力量,让其他几位老汉内心服帖。再比如,外号“大炮筒子”的王福生,在巨大的沙尘暴面前有过动摇,但当说到眼下面临的恶劣生态环境让子孙后代怎么活下去时,他说:“我也舍不下那些树苗苗”。
还有两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许书记和刘大志。许书记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他的人物身份、外表、语言和动作行为与“六老汉”有所不同,但与他们又是那样贴近。每次许书记的出现,都是一个重大事件或故事转折的开始:将陆沙娃等“六老汉”组织起来护林的是他;解决“六老汉”的住宿问题、建立八步沙林场的是他;在“六老汉”情绪低落要喝“散伙酒”时,使他们重新凝聚起来把“散伙酒”喝成“团结酒”“加劲酒”的还是他……这点点滴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刘大志这个人物的设计,给“六老汉”注入活力与希望。他代表了科学先进的理念,代表了新人对“六老汉”治沙的传承与接续。
话剧《八步沙》舞台格调大气恢弘,无论是昏天黑地、沙进人退的灰暗压抑,还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迷人浪漫,都过渡得柔和自然。全剧结尾,曾经肆虐的沙漠在一点点缩小,万木葱茏的绿洲在一片片扩大,树木和绿色已不是孤立的名词,他们从当年八步沙人心中遥远的梦,变成了眼前令人欢欣鼓舞的现实。花香鸟叫,人们在树荫下徘徊留恋……舞台上,老汉们的身后,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治沙人,更多年轻人参与种树、造林、护林。这是一项事业的传承接力,更是一种精神的薪火相传。
话剧《八步沙》为观众展现了一段已经过去却依然连接着当下与将来的历史,塑造了鲜明可信的人物群像,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会绽放精神的光彩。